疗,能早期、及时发现亚临床DVT的发生,从而指导医护人员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止DVT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对DVT危险因素的护理评估及护理观察 很多国外学者研究指出,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术前有深静脉血栓既往史的患者,术后DVT的风险明显增加[4] 。国内研究也证实,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DVT[5] 。另外,一些基因缺陷患者也可因血液高凝状态而容易出现DVT,常见的包括C蛋白缺乏症、S蛋白缺乏症、抗凝血酶缺乏症及高黏综合征等。护士应有针对 1)基金项目:江山市科技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5309) 性地对上述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并结合术前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糖、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检查,确定高危人群。
远端DVT症状多隐匿,可无自觉症状,或只有患肢轻度疼痛和沉重感,逐渐出现膝关节以下肿胀、腓肠肌深压痛或Homan征(迫使足部背屈时出现腓肠肌不适或疼痛)为其重要体征。急性近端DVT可出现高热,下肢明显疼痛、肿胀。而且由于静脉内的条索状血栓,累及股、髂静脉且进展迅速的近端DVT可导致下肢静脉回流严重受限,伴动脉痉挛,出现患肢剧痛、严重肿胀、苍白或发绀[6]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主诉,若患者站立后有下肢沉重、胀痛感,即警惕有DVT的可能。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必要时测量两下肢相应的不同平面的周径。若发现两侧下肢的周径相差0.5cm以上时,及时压痛,可做腓肠肌局部压痛(Homan)试验,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 [7] 。
下肢DVT的最重要近期并发症为PTE,约38%~71%的DVT患者经肺灌注显像等检查可发现存在PTE[8] 。与远端DVT相比,近端静脉血栓更易引起PTE,而且栓子往往较大,致死的可能性高。值得重视的是相当一部分下肢DVT(包括近端DVT),若未完全阻塞,可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的腿部症状,而以PTE为首发或主要表现。因此,观察肺栓塞症状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心悸、咯血等,听诊可闻及肺部 口 罗 音,严重者休克[9] 。因此,如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处理。
3.3 护理体会
3.3.1 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认为是前次手术失败而引起,存在不满烦躁易怒的情绪;或者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