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气性坏疽;开放截肢;消毒;隔离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的临床护理规律。方法针对4 例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病例,制定严密详细的护理计划,另加强局部创面换药及局部氧疗,严格隔离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预防褥疮、肺炎、泌尿系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结果4 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创面完全愈合,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对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的病例,应制定严格的治疗及护理计划,早期治疗,早期隔离,才能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达到抢救和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气性坏疽;开放截肢;消毒;隔离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1],多发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丰富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患部肿胀,产气,肌肉皮肤由红肿到发紫发黑以至坏死,蔓延快,腐肉恶臭,极易引起严重毒血症,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86年7月至2006年3月收治4 例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的病人,经过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精心护理,所有病人均康复出院,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 例,男3 例,女1 例;年龄17~42 岁,平均32 岁。损伤部位:臀部2 例,双下肢2 例。致伤原因:机械辗压伤2 例,绞拌机绞伤1 例,车辆直接撞伤1 例。伤后入院的时间分别为24 h 1 例,48 h 1 例,72 h 1 例,5 d 1 例,其中1 例合并有血管损伤。骨折情况:2 例骨盆骨折,2 例股骨骨折,有2 例分别于伤后24 h及48 h内行大腿截肢术。4 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贫血貌,双下肢股骨中上段截肢残端肿胀明显,创面周围有大量坏死皮肤,但界线不清,且周围有散在张力性水疱。1 例截肢断面及3 例创面可见肌肉均失去弹性,呈熟牛肉状,伤口内流出大量带有恶臭的浆液血性液体,挤压伤口附近组织有气体溢出,局部有握雪感及捻发音[2]。会阴部明显水肿,男性阴囊肿大,肿胀明显发亮,有捻发感及捻发音。由于反复碾挫伤致阴囊浅筋膜层与大腿浅筋膜层相通形成通道,会阴部与肛管相通,腹胀明显,叩诊呈鼓音,稀便不自主排出。所有患者均取伤口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分泌物涂片结果回报:大量革兰氏阳性杆菌。临床表现提示气性坏疽感染,4 例患者均立即置单人间隔离。
2 治疗方法
2.1 引流换药敞开伤口充分引流,每日用双氧水、高渗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深处并进行湿敷。
2.2 急诊行扩创清创术1 例患者入院第4天,体温38.7℃,精神差,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伤口疼痛难忍呈胀裂样,虽细菌培养结果为厌氧菌阴性,临床表现提示为气性坏疽,诊断为双下肢截肢术后残端坏疽,阴囊坏疽,肛门阴囊瘘。请泌尿外科医生同时行手术,急诊行阴囊切开引流加清创术,双下肢股骨残端扩创清创术。
2.3 术后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