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动作轻柔。必要时合理使用助睡眠药物,但巴比妥类药物特别具有危害性,故以禁用为好[3]。本组8 例患者出现夜间睡眠障碍,白天萎靡不振。通过给患者指导正确睡眠方法及用药的意义,1周后7 例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睡眠,1 例由于存在习惯性失眠而遵医嘱给予沿袭入院前用药。
2.5 营养不足
合理的营养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之一。本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查均提示有一定的营养不足,2 例Hb<80g/L患者术后1周在无感染情况下出现发热,通过静脉输血浆、补充能量后体温正常。一般来说,老年人骨折的营养调配要掌握三个阶段,早期:伤后第1周,此阶段营养是基础,重点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中期:伤后第2周,重点是补充蛋白质和热量,以利伤口的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使蛋白合成增加。后期:伤后3~4周,骨折处在生长期,重点是营养、能量稍高于一般的正常人,如补充含铁、钙的食物,但忌含糖多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必要时给予少量香辛调味品,有助于刺激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对合并糖尿病、肾肝等疾患者,饮食必须兼顾,否者不利于整体康复,对常年吃素者,在无法改变他们饮食习惯的同时鼓励他们进食些植物蛋白,如豆制品、豆奶或牛奶等。
2.6 易发并发症
常见为褥疮、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与深静脉栓塞。护理中,首先教会他们利用健肢、借助牵引床学会引体抬臀,受压部位垫入充水软枕,每2 h更换一次。护士做到“勤翻身、勤检查、勤换洗、勤整理、勤督促”,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饮水每天至少1 500 mL,以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教会病人在不影响骨折治疗的前提下行踝关节及肌肉的舒缩等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度,并加以督促。避免在患肢输液,重视病人的主诉,防止牵引带移位导致皮肤受压。
2.7 康复训练的理解偏差及易忘性
康复训练对老年人具有特殊意义,只有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自理,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才能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缺少功能锻炼,会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挛缩[4]。故应使病人认识到积极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康复的关键、是以后进行日常活动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骨折愈合,也会因功能丧失而致残。正确的锻炼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