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老年骨折患者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241 例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心理、疾病表现不典型、睡眠障碍、营养不足、并发症易发及功能锻炼理解偏差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 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特点,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结论 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特点,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减少乃至避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老年骨折 特点 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渐明显,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满足他们健康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老年骨折病人236 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41 例,男142 例,女99 例;年龄60~107 岁,平均78 岁。脊柱骨折5 例,上肢骨折40 例,下肢骨折196 例,受伤原因以摔伤、车祸为多。
1.2 结果
219 例手术治疗,22 例保守治疗。除1 例因合并严重心脏病转他科治疗后死亡外,其余全部好转出院。
2 老年人特点及护理对策
2.1 生理特点
各系统功能退化,出现反应慢、感觉迟钝、骨质疏松、接受能力差等。为此,护士应热情接待,恰当的称呼;喂药、喝水注意温度、速度,避免硬、块、难消化食物;床旁设置护栏,床头呼叫器随手可及,走廊、洗手间设置扶手,外出检查有人护送;操作耐心解释,动作轻柔、熟练。
2.2 心理特点
变化大且个体差异明显。由于骨折多为突发,使其心理准备不足,出现惊恐,随后的疼痛、住院、自理缺陷、医疗费用、是否成了家庭负担等又会使老人产生焦虑、悲伤等心理上的变化。再者老人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职业、阅历等不同,性格特点、身体疾病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心理改变上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1]。护理中主动接近病人,有效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解除其顾虑,满足其合理要求。在病人意见不正确或对医务人员有误解时,抱以宽容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叙述,不厌其烦地回答问题,反复认真地解释说明。对其病情变化、治疗、住院费用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三多”:多问候,令病人有被尊重的感觉;多帮助,主动给其生活细节的帮助,使其感到温暖;多与家属沟通,使家属密切配合。“三少”:少提及用钱多少;少提病情的严重性;少谈论病房内其他危重病人病情。本组2 例患者曾出现焦虑、悲伤,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累赘,消极治疗,通过心理指导、家属配合、积极的骨折治疗后情绪稳定。
2.3 身体伴随疾病多,容易诱发危象
由于组织老化,各种慢性疾病的积累,使老年骨科病人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多种急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机能容易遭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而且还容易其他组织器官连锁性病变[2]。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与年轻人不一样,即使在患病严重时,自觉症状也常轻微。对疼痛反应也较差,有剧烈疼痛的疾病也可能仅有轻微不适或全无主诉。本组1 例患者在手术当晚烦躁不安,请他科会诊用药后效果不佳,加上家属诉说病人平时话就多,所以未引起重视。等次日头颅CT检查提示脑出血才转入专科治疗。因此,老年人护理中要十分认真、仔细,除了骨科专科外,其重点还应放在全身的观察护理上,要主动关心与询问,警惕危重情况的发生。
2.4 睡眠失调
环境改变、骨折疼痛、担心预后均可引起睡眠紊乱。针对失眠,首先找出原因予以解决,其次消除疼痛等不适感,合理安排夜巡时间,或有针对性安排巡视,注意脚步、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