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见表1,2。
3 讨论
需要是人们为了所必须的事情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行为和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应设法满足患者符合情理的不同需要,才能稳定和调动患者积极有益的情绪,帮助患者从失落、痛苦、不安、孤独等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向有益健康和促进康复转化[2]。脑卒中住院恢复期患者对护理行为需求的不同百分比,显示了住院人群中对护理行为需求的期望值及需要层次,同样也提示目前护理行为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指导患者自理能力训练,患者对此期望值达99.3%,提示自理能力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深感苦恼的问题,也是康复科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的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指导,如进行力所能及的更衣及个人卫生等,会使康复护理更加人性化,贴近生活, 更有利于调动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主动性。有研究[3]表明,自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生活行为向健康转变。护士针对脑卒中患者应以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思想,因人而异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努力提高患者行为能力。在患者不能提供自理需要时,确定患者的活动并参与患者的活动,使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目的[4]。
表1 自设问卷中患者期望的护理行为调查结果(略)
表2 患者对护理行为的需求排序(略)
患者要求护理技术熟练,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的期望值高达98.7%。康复科患者一般病程长,年龄偏大,血管弹性差,所以对护理技术的要求也显得更为突出,无论是在患者病发时、康复时,均应以熟练的护理技巧完成各项操作,减少患者痛苦,增强康复信心。另外详细写明医疗费用,解释各项治疗护理的必要性是90%以上患者的期望。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对医院收费透明度和知情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患者对自我权利的维护,我们应给予充分尊重。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让患者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护理是面对整体的人,护士的言谈举止、仪容态度对患者均有特殊的影响,护士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会给予患者重视和尊重的感觉。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护士应向患者做好详细解释,取得患者信任。患者在入院后,为其安排舒适床位、提供安静睡眠环境、准时治疗和发药,是患者的基本需要,在为其提供护理服务时,还应了解患者的细微心理变化,经常询问其病情,使其脆弱的心理得以保护。结果还显示,43%的患者不需要提供陪护,38%的患者不需要督促服药,20%的患者认为生活上料理、关心满足生活上需要、提供可口饭菜、寻求家庭或单位支持是不需要的。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这部分患者大都是家属或子女陪护,而且他门之间关系融洽,对患者照顾细致,饭菜一般家里送,医院也为患者提供炉灶。
避免患侧手输液,是对康复科护士的要求,也是入住康复科患者必受的健康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