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髋影响静脉回流[5]。

    3.3  保持引流通畅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放置引流管,负压引流积血积液。若引流不畅易导致局部血肿,从而使血肿下血管受压,血流缓慢。因此必须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情况,保持有效引流。

3.4  鼓励早期活动  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5]。患者麻醉未恢复时采取被动活动,包括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肢体肌肉的按摩等。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用力作的跖屈背伸环转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并辅以下肢肌肉按摩。踝关节的主被动运动可促使腓肠肌有节律的收缩,加快腓肠肌内静脉血流的速度,减少血流淤滞,可有效克服术后卧床造成血流缓慢这一形成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6]。术后下肢肌肉按摩由护士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由跟腱起自上而下的肌肉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以加速下肢静脉回流。

    3.5  机械预防  采用间歇小腿充气压力泵、梯度压力弹力袜,作用主要是使下肢静脉受压,增加静脉回流,减少淤滞。间歇小腿充气压力泵术后当日开始使用,日间2h一次,每次30min;为避免打扰患者休息,夜间持续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使用机械预防措施时注意压力及弹力大小合适,注意皮肤护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以免造成损伤。

    3.6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7]。DVT高危患者应避免做下肢静脉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尽量减少止血带的捆扎时间,必要时对长期输液患者采取颈外静脉穿刺,以减少下肢静脉的损伤。

    3.7  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  术后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的方法预防DVT。因人工关节置换术创伤大,术后使用抗凝剂而不用止血剂,增加了术后出血的可能。所以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渗血及引流情况,及时按医嘱进行血常规及凝血的测定。

    3.8  严密观察DVT症状  治疗DVT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护理时严密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双下肢进行对比,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并做好标记,以便比较,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参考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放线菌酮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各类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自我暴露疗法结合反应预防治疗强迫症
    血液透析病人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
    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放射学观察与
    肝血管灌注化疗预防大肝癌术后复发的意
    旅店业预防性卫生审查内容与要点
    门静脉激素疗法预防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B Lynch缝合术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
    人工破膜加缩宫素150例在第一产程中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