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护理
【摘要】 本文报告了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预防便秘。术前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正确地使用弹力绷带,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协助患者及早活动。3例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 血栓;下腔静脉;滤器;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所引起,血栓与血管壁轻度相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同时深静脉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远端组织水肿及缺氧,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1]。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了3例不同诱因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无一例发生并发症,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76岁,有多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病史及大量吸烟史,喜欢高脂饮食,体型肥胖。因急性左心衰于2004年8月31日收入院,行PCI术后病情好转,20天后发现患者右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右下肢胀痛且发红,右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示右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抗凝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例2,患者,女,35岁,孕足月剖宫产后第二天发现左下肢肿胀较产前加重,且伴有疼痛。左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示左股静脉血栓而转至我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抗凝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
例3,患者,女,78岁,因车祸后致右下肢胫腓骨骨折及骨盆骨折,导致患者长时间卧床,1个月后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且逐渐加重,经血管超声确诊为右髂外静脉、股静脉血栓后实施滤器置入及抗凝治疗,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提供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预防便秘,以防增加腹压影响静脉回流。指导并帮助例1患者戒烟及减肥,说明尼古丁能使静脉收缩、减少静脉回流,患者积极配合,成功戒烟。控制该患者的饮食,讲明利害关系,患者住院40天,体重减少7kg。
2.2 术前护理 (1)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等。经常检查肿胀程度是否改变,以软尺测量患肢周径,同健侧下肢比较并做好记录。同时以硫酸镁湿热敷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水肿。(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肺栓塞的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低血压、低血氧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医生积极采取救治措施。(3)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避免膝下垫枕,以免阻滞静脉回流,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2.3 术后护理
2.3.1 股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 患者术毕穿刺部位纱布包扎,沙袋压迫4h以止血,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情况,适当减少术侧肢体的活动量,并经常给予按摩。
2.3.2 溶栓及抗凝药物的护理 例1患者术后应用尿激酶溶栓后给予华法林口服,例2、例3患者均予以华法林及阿司匹林等抗凝治疗,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凝血6项,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患者牙龈有无异常出血、血尿、黑便等,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因为阿司匹林有胃肠刺激等副作用,嘱患者饭后服用。
2.3.3 静脉输液部位的护理 例1患者在泵入溶栓药物时,选择患肢踝部以下静脉,但不应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动作准确、熟练,将针头以及输液管固定牢固。每3~4天更换1次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炎症。同时避免输入刺激性药物。选择踝部以下静脉泵入药物,是利用下肢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在大腿中上1/3处弹力绷带加压,阻断浅静脉,减少药物经近端开放的静脉进入体循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