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对产妇分娩痛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

【关键词】  分娩痛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同期住院产妇90例,分观察组48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并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差异有显著性;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能够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而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  分娩痛;实施;护理干预
   
    近年来,社会卫生健康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分娩的医学模式也逐渐向科学的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要求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提倡自然分娩。而分娩时的疼痛却往往使产妇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在宫缩时易发生躁动,消耗体力,影响产程的进展,严重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难产、流产、产后出血等[1];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产妇对无痛分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减轻和缓解分娩痛已成为人类所关心的重要课题。笔者对临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减轻分娩疼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2岁,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剖宫产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

  1.2  方法  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产前教育  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产妇资料,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估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娩知识宣教。(1)通过讲解、示范,配以电化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过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痛的认知,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2)对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及“触摸―放松”运动的练习。

  1.2.2  产时护理  分娩过程中,由分管护士实行陪伴分娩,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适时给予精神鼓励,并鼓励其进食进水,保持体力。(1)为产妇播放平缓、轻柔、优美的轻音乐,音量在70dB以下。(2)潜伏期产妇可在产科区域内走动,分管护士用亲切的语言解释分娩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产程,满足产妇生理需要。进入活跃期晚期和第二产程,分管护士床边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励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临产的恐惧,在宫缩来临时,给产妇以舒适的抚摸,并通过诱导性想象、听轻音乐、触觉转移等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  分娩痛评定标准  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1]。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  见表1。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产妇与新生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
    上海市20年剖宫产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产妇心理与心理干预探讨
    基于B S模式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计算软
    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术产妇中的应用
    剖宫产术后产妇腰痛及其它不适症状消退
    探讨孕产妇血铅与脐带血铅的关系
    研究孕产妇血铅与脐带血铅的关系
    关于产妇分娩痛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
    硬膜外阻滞对产程中肾素活性 血管紧张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妇的心理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