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与合并症的发生。让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保证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治疗目的。护士必须全面了解糖尿病,才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饮食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消耗健康资源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其中,环境因素即食物供应的极大丰富和静态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患2型糖尿病,目前尚无治愈的办法。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了将血糖控制在稳定的水平,饮食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内容。
1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1)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2)维持正常体重,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使体重下降以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提高热量摄入,使体重增加,以增强体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3)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4)维持健康,使成人糖尿病患者能从事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保证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正常发育并能维持较强的体力活动[1]。
2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分配
(1)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原则: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标准体重、实际体重、有无合并症及体力活动情况而定。(2)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的计算法。标准体重(kg)= 身高(cm)-110;肥胖度(或消瘦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40%为重度肥胖。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体重不足,低于20%为消瘦)[2]。(3)成人热量计算(按标准体重,而不是实际体重计算)。 休息时:20~25 cal/(d·kg);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25~30 cal/(d·kg);中度体力劳动:30~35 cal/(d·kg);重体力劳动:40 cal/(d·kg)。(4)总热量的营养分配。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75%(平均60%);②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无肾脏损害时)10%~20%;③脂肪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建议控制早、中、晚餐的摄入量,三餐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比例:1/5、2/5、2/5[3]。
总之,吃得越多,餐后血糖就越高。人体每日摄入的食物中,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种营养素产生热量,所以进食总热量肯定造成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合理的饮食分配[4]。
3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1981年,Jenkins等首次发表了62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植,报道了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何谓“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其实它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它是指含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 h)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它是一个比较而言的数值,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5]。
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测定各类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膳食,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和肥胖者等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血糖生成指数选择食物,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等产生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从而在某些慢性病的防治中起作用。旨在强调血糖生成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