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荣 李京力 刘建中 王世栋
摘要:通过对28例因四肢电击伤行交肢皮瓣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到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精心观察移植皮瓣血运、维持适宜的体位与姿势,协调制动与运动的矛盾,加强功能锻炼是确保患者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电击伤;交肢皮瓣;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647,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993(2000)03-0035-02
由于电流的直接作用,电击伤不仅造成皮肤损伤,且累及肌腱、神经、骨、关节等深部组织,处理比较困难。按传统保守治疗的方法,往往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创伤部位功能恢复差。1993年以来,我科采取早期清除坏死组织、应用带蒂皮瓣及时闭合创面的方法,它具有减轻创面感染、减少疤痕和关节僵硬、保存重要的肌腱和神经、防止继发性出血、缩短疗程等优点。现将28例电击伤交肢皮瓣移植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5~49岁,伤情资料及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伤情资料及治疗结果(n=28)
部 位 n 主 要 伤 情 皮瓣名称 结果
左手拇指虎口 7
局部软组织坏死,肌腱血管外露 交臂皮瓣 成活
右手拇指虎口 12 肌肉坏死、肌腱血管外露 交臂皮瓣 成活
右掌腕 3 大鱼肌部分坏死、腕肌腱及掌骨外露 交臂皮瓣 成活
右足 1 跟骨外露、肌腱坏死 交腿皮瓣 成活
左足 4 足背末端肌腱、拇趾坏死,骨外露 交腿皮瓣 成活
左手掌、右下肢 1 食指肌腱外露,第二、三指骨区的掌骨末端 交臂和交 成活
肌腱外露,左膝下深入骨膜,膝关节囊外露 腿皮瓣
2 护理
2.1 电流穿透伤临床特点和交肢皮瓣移植适应证
2.1.1 临床特点 电流穿透伤,特别是高压电击伤,不但可造成皮肤凝固性坏死甚至炭化,而且深部组织损伤往往也很严重,临床上常表现“创面口小、底大、Ⅲ度烧伤发生率高”的特点。
2.1.2 交肢皮瓣移植的适应证 在不能使用其他皮瓣的情况下,选用交肢皮瓣移植,同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充分考虑皮瓣移植过程中带有血供,适应于血运较贫瘠的部位修复,如有骨、关节、软骨、肌腱、重要血管、神经等裸露的创面;(2)考虑皮瓣抵抗感染的能力强,在感染创面上也可以生长的特点;(3)考虑成活后的皮瓣能承受一定的磨擦、负重的部位的修复和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疏导 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清皮瓣移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交待术后注意事项,解除患者思想上的顾虑,使之配合治疗。
2.2.2 适应性训练 供皮区带蒂皮瓣远离受皮区,为了缩短供皮区与受皮区间的距离,术后需严格固定体位3~4周,这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术前行包括耐力、持久性姿势及体位等适应性训练,益于患者尽快适应术后的强迫姿势。
2.2.3 病室环境
2.2.3.1 温度与湿度 室温应维持在25℃左右,湿度应保持在50%~60%。防止因寒冷刺激使皮瓣血管痉挛,造成皮瓣血运供给不足,导致手术失败。必要时局部可用烤灯照射(40~60 W),距离在30~40 cm,注意防止烫伤。
2.2.3.2 安静与舒适 精神紧张、吸烟、疼痛等均是导致移植皮瓣血管痉挛的因素。有效的止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将有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根据患者交肢皮瓣的不同类型和部位,由医生、护士、患者和木工共同参与设计用于术后方便患者饮食起居和治疗使用的各种支架、海绵靠垫等物品,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2.2.3.3 清洁与消毒 病室应定期清洁消毒,紫外线照射2次/d,每次30 min。照射前给患者带好防护眼罩或用纱布遮其双眼。地面用0.5%消毒灵擦洗。尽量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2.3 术后护理
2.3.1 皮瓣护理
2.3.1.1 皮瓣肤色是反映皮瓣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术后48 h内,1次/h,观察并记录。正常皮瓣颜色红润,无明显肿胀。皮瓣苍白,为动脉供血不足;发紫或暗红,则提示为静脉回流受阻,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作相应处理。如有一患者行交臂皮瓣移植术后2 h,发现皮瓣颜色苍白,局部皮温低,经及时给予保暖及扩血管药物,2 h后皮肤颜色渐转红润。
2.3.1.2 移植皮瓣术后可轻度肿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