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冬 张红
摘要:总结了5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切实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根据手术类型对胸腔引流管采取不同管理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健肺复张,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993(2000)03-0042-02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耐药结核病中后果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其对多种基本抗结核药产生耐药,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困难。我院1994年10月~1999年11月对58例MDR-TB成功地实施了肺叶切除术,现将该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性47例,女性11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4~28年,均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及反复不规则服用多种抗结核药及多种药敏试验耐药史。
1.2 病变部位及临床类型 慢性纤维空洞:右上肺19例,左上肺9例,右下肺10例,左下肺7例;左肺毁损9例,右肺毁损4例。
1.3 手术方式 右上肺切除18例,左上肺切除9例,右下肺切除10例,左下肺切除7例,左全肺切除9例,右全肺切除5例。
2 护理体会
MDR-TB由于长期不规则化疗或原发耐药菌感染致病程长、化疗效果差及长期痰菌阳性,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采取化疗结合外科手术治疗MDR-TB无疑是一有效的措施[1]。围绕围手术期护理我们有以下体会:
2.1 心理护理 MDR-TB患者多数因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而存在以下心理特征:(1)悲观厌世 本组1例系一侧肺毁损,因反复咯血6年而多次住院治疗,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其本人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因此,有轻生的念头。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工作,同时在生活上和思想上给予关心,使其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2)焦虑不安 一些患者由于对手术治疗的目的及方式不了解,有恐惧和不安心理,因而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乃至失眠,这在女性患者中尤为明显。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临床观察已经证实不同程度的焦虑对于手术效果有不同的影响,有轻度焦虑者,手术效果较好,因为轻度焦虑恰恰反应了患者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2]。因此,手术前患者的心理准备是必要的。患者入院后,我们通过主动、热情的接待,详细介绍病区情况,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3)盲目乐观 部分患者因长期患病久治不愈,而对手术治疗盲目乐观,期望值过高,有90%的患者认为手术切除了患肺后便可一劳永逸。有资料[2]表明,盲目乐观及对手术治疗完全没有焦虑同样不利于术后恢复。因为,这一方面反应出患者对医护人员或手术治疗过于依赖,另一方面则反应出患者对手术的危险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康复的艰巨性等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针对上述现象,我们采取深入细致的防痨宣教,向患者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及遵守医嘱、坚持合理抗痨的目的及意义。并通过详细介绍,使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及预后,清楚应如何配合医师的治疗及如何进行康复活动。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后,在手术后能克服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积极配合进行康复活动。
2.2 呼吸道的护理 MDR-TB患者大多由于病程长、体质弱,合并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及反复咯血等而存在继发性感染。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制订护理计划时,根据患者的病情、术前检查及医师将要对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等,制订出合理的呼吸道护理方案,并在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正确地调整护理计划,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健肺的复张,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体做法是:(1)手术前呼吸道的准备 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三个月以上的正规抗痨治疗,术前两周配合全身治疗,给予生理盐水20 ml+丁氨卡那0.1+INH 0.1+必嗽平8 mg雾化吸入,每天两次;并根据病灶部位进行体位引流,以利病灶内容物排出,减少手术时呼吸道污染。同时,教育吸烟患者绝对戒烟,因吸烟会使术后痰液粘稠难于咳出,增加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机会。(2)术前呼吸及咳嗽指导 对于胸腔及肺部手术的患者,术后努力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是防止肺部感染及术后肺不张的关键。但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有些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及患者有害怕咳嗽和怕引起手术切口破裂的心理,术后不能很好地配合咳嗽。因此,在术前着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及预后,说明咳嗽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术后如何配合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