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勤
摘要:对25例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自身血回输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认为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情况,作好采血量的估计及物品准备;术中及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在采血及回输血时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并严格各环节无菌操作,减少血液的细菌污染。
关键词: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993(2000)03-0047-02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及自身血回输,是指在手术之前短时间内将患者的血液从静脉或动脉放出,放血同时由静脉快速补充与放血量相等的胶体液,以达到正常血容量的血液稀释,患者在“贫血”的状态下手术;采集的血液手术中或手术后再回输的一种方法。用此方法为患者手术,不但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危险及并发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我科从1999年1月至3月,对25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ANH和自身输血。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和探索,现将ANH及自身血回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3~62岁。直肠癌根治术8例,胃癌根治术3例,乳腺癌根治术2例,右半肝切除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食道癌根治术4例,子宫切除术2例。总共采血27 217 ml,平均每例输血1 089 ml。
2 术前准备
2.1 选择合适的患者 术前应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钾、钠浓度、肌酐和凝血状况等,发现有无影响血液稀释的潜在危险因素。如有严重贫血(血红蛋白<100 g/L)、Hct在30%以下、凝血机制异常或心血管功能障碍、肝、肾、肺功能不全、妊娠者不宜施行ANH。
2.2 采血量的估计 采血量根据患者的体重、Hct及预期的失血量确定,放血量根据下列公式计算[1]:V=EBV×Hcto-Hctf/Hctav.其中V=放血量,EBV=估计血容量,Hcto=放血前Hct,Hctf=放血后预计的Hct,Hctav=(Hcto+Hctf)/2。放血的原则是使放血后的Hct维持在25%~30%,把Hct的靶值定在25%可为术中大失血提供安全界限,保证手术成功,避免因为过度的血液稀释而使手术创面渗血不止。
2.3 物品的准备 根据采血量,到输血科领取适当内含ACD保养液的标准贮血袋。同时手术室还应准备血称、输血器、T接头、静脉留置等管针(16G)、无菌治疗巾、方盘、血浆代用品如血定安、海脉素等。
3 手术当日护理
3.1 麻醉的配合 首先在患者上肢用18G静脉留置导管针建立输液通道,所输液体为0.9% NaCl(10 ml/kg.h),原则上任何一种麻醉方法都可以采用,但为了使采血操作顺利进行,最好采用全身麻醉。静脉麻醉诱导时采用的是巴比妥类药,如硫喷妥钠等。在静脉注射硫喷妥钠时,一定要先抽回血,确保药液进入血管内。如果不慎将药液注射到血管外,一定要拔出输液针头,局部用0.5%奴夫卡因封闭。
3.2 采血时的护理
3.2.1 采血血管的选择 采血虽然可以在任何血管上进行,但为了达到ANH要求,即短时间内放血,应选择较大的血管采血,如颈内外静脉、股动脉等。在实行颈静脉穿刺摆穿刺体位(头偏向一侧)时,应告诉麻醉医生,注意防止气管插管打折或与麻醉机的连接管脱落。本组25例均采用股动脉采血,股动脉采血的优点是采血时间短(10~20 s)。但如果血浆代用品(血定安、海脉素)补充不够,就容易引起血压下降。因此在整个采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在采血过程中,若患者收缩压降至10.7 kPa以下时,虽然采血量尚未达到预定量,也应减慢或暂停采血,并快速加压输入血浆代用品。
3.2.2 输液血管的选择 一般选择颈外静脉或上肢大静脉,准备两条输液通道。静脉穿刺针为16G留置针,将其中一条输液通道用肝素帽封闭备用。当采血量大于输液量,患者出现明显血压下降时,即可开放两条输液通道,及时补充血浆代用品。
3.2.3 采血期间的护理 由于要对患者进行多次穿刺,所以各种管道较多,因此一定要固定好每条管道,避免接错。同时要求护士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争取各种穿刺一次成功,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当需加压输入血浆代用品时,一定要注意防止把空气挤进血管。ANH及自身血回输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血污染反应,因此要注意各项操作的无菌技术,防止血液污染。在采血整个过程中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