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毒蛇咬伤66例的急救护理体会

及时吸痰和湿化,常规用生理盐水20 ml加丁胺卡那20×104 U加 α-糜蛋白酶4 000 U气管滴入,每小时1次,每次1~2 ml。吸痰前先给予高浓度氧气,并注意无菌操作,然后行气管内吸引,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
3.4.2 防治脑水肿 对于神志昏迷、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的患者,按时应用20%甘露醇降颅压。在脱水期间限制液体入量,注意水、电解质紊乱,常规头部冰敷。合理应用镇静剂,保护脑细胞功能。
3.4.3 维持水电平衡 密切观察尿量颜色,准确记录24 h尿量,抽血检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为及时调整、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5 防止DIC发生 五步蛇或竹叶青蛇咬伤的患者,伤口处剧烈疼痛,半小时后局部肿胀明显,并向近心端蔓延,同时出现全身症状,最后因血管及心肌损害,导致休克。护士应注意观察局部伤口有无出血、有无皮下出血点、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血尿以及注射针眼处皮肤有否出现出血斑、肢体扎止血带后局部有否出现皮下淤血斑等,警惕DIC发生。
3.6 指导现场急救 由于地处边远山区,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部分农民患者对毒蛇咬伤危险性缺乏认识,受伤后不来医院就诊,用自制草药外敷,而其所用草药是用毛茛或辣蓼捣碎加食盐敷在伤口。毛茛和辣蓼都是有毒之物,毛茛内含有强烈挥发性刺激成分原白头翁素,与皮肤接触易引起炎症及水泡,这是农村一种以毒攻毒的土疗法。结果可使伤肢皮肤溃烂化脓、发黑、坏死,甚至导致败血症或截肢,个别患者危及生命。本组中该类患者治愈28例,截肢2例,死亡2例。有4例患者按农村自救措施服用大量红酒以驱除蛇毒,结果乙醇加速毒素在淋巴液和血液中的循环,使机体对毒素的吸收量增加,导致病情危重。其中3例经抢救脱险痊愈,1例抢救无效死亡。大部分患者是在田间劳动时被毒蛇咬伤,所以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现场急救方法。首先采用结扎法,要求结扎得越早越好,最好在被咬伤后2 min内完成,用小麻绳或布条及其他代用品,将伤口上部扎紧,以减慢淋巴液和血液回流,暂时阻止或减少机体对蛇毒的吸收。然后口吸毒液或挤压排毒,反复10~15次,并就近寻找清水,反复大量冲洗伤口。如果不能取得清水的情况下,也可用火柴4~5根置于伤口上,点火燃烧,使沾在伤口的毒液变质,失去毒力作用。与此同时,还须告诉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把伤肢置低垂位,以减少毒液的吸收。值得注意的是,结扎后要每隔40 min左右松解2~3 min。有11例患者由于缺乏结扎后要松解的知识,一直结扎至医院就诊,持续达3~5 h,而使患肢瘀血、变黑,发生组织坏死。
3.7 提供相关医疗知识信息 蛇咬伤多发于乡村,且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青壮年农民。由于部分农民患者文化程度低,医疗知识缺乏,蛇咬伤后不及时就诊,导致延误病情,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亡。所以各基层卫生院应普及急救措施、提供医疗知识信息,对农民进行科学的教育,正确指导用药,介绍抗蛇毒血清特效药的应用效果。大力推广农民购买口服抗蛇毒中药,如季德胜蛇药、广州蛇药等,以备被蛇咬伤时能及时服用,缓解蛇毒在体内的吸收,减缓病情,提高救治效果。

(本文编辑:陈晓英)

作者简介:张灵然(1966-),女,福建屏南县人,护师,主要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张灵然(福建省屏南县医院外科,福建 屏南 352300)
杨平新(福建省屏南县医院外科,福建 屏南 352300)

参考文献

[1]李铁文,夏谷枝,魏美娟.毒蛇咬伤的急救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6):32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被毒蛇咬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常规凝血
    被毒蛇咬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常规凝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致急性肾功能损
    季德胜蛇药联合莫匹罗星软膏外敷治疗蝮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