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的体会 |
|
系实际地帮助学员深刻地理解伦理学的规则。[案例2] 患者,男,28岁,技术员。在某厂医院被确认患有乙型肝炎,他要求医护人员不要将诊断结果告诉别人。因为他怕隔离治疗后被同事疏远和歧视,更担心相识不久的女朋友因此而与他中断恋爱关系。医护人员答应患者暂不向他人透露,但要求患者抓紧治疗,注意休养。该医护人员的做法正确吗?围绕该案例可提出3个伦理问题:(1)患者有无要求保密的权利?(2)医生和护士是否应该履行为患者保密的义务?(3)医护人员如何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2.3 运用案例,拓展解题的深度和广度 临床伦理学问题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医疗护理问题,而是广泛的社会、法律问题。案例讨论可以引发对护理伦理学难点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案例3] 一对青年夫妇怀抱幼儿住进某地招待所,自称来自农村。第2天清晨,服务员听到房间里不停地传出孩子的哭声,便打开房门,只见小孩躺在床上,而不见其父母。服务员请了医生,经检查,该孩痴呆,满身疱疹。服务员在给予小儿必要生活照顾的同时,通知派出所将男孩送进了市儿童保健院。 在组织讨论中绝大多数学员认为,此案父母放弃对孩子的责任是错误的,有的说,父母应该对孩子充满爱心,孩子毕竟是自己的骨肉,无论是健康或残疾都不能遗弃,他们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谴责;有的说,一切人类的生命都是神圣的,都应该无条件地保护。但也有不少人对父母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同情。教员在总结中应该点出更深层的思考,告诫学员,医务人员不仅应该维护人类的生命,更要提高人口的生命质量,承担优生优育的道德责任。 学员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案例中蕴藏的困惑或许谁也无法给出明确合理的答案。但是,发言中所涉及的广泛的伦理问题,无疑有助于学员对残疾新生儿处置所涉及的深刻社会伦理问题更深入的认识。
3 教学效果
3.1 转变了学员对护理伦理学的学习态度 105份调查问卷显示,开课前不愿意听课、不得已听课的占28%;不太了解,试着听课者占38.2%;愿意听课者占29.8%,其他占4%。听课后,学员不愿意听课、不得已听课占9%;对课程有兴趣,愿意听课者占75%;认为课时安排太少,有不满足感的占16%。尤其是理解与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两项平均成绩明显提高。 3.2 学员的学习收获明显 调查问卷还显示,无什么收获的占0.8%;提高医德认识的占73.2%;培养医德感情的占36.4%;树立医德信念的占37.6%;提高了分析、解决伦理问题能力的占73.8%;其他占0.6%。通过护理伦理学课的学习,大多数学员提高了医德认识和分析、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并为医德情感、意志培养和信念、行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3 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教师来说,单纯的课堂讲授相对较轻松,而案例讨论要求教员化费大量时间收集选择临床过去或正在发生的蕴含伦理因素的案例加工、编辑、组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员讨论及总结均需充分准备。对学员来说,活跃的课堂讨论很适合年轻人的特点,学员结合案例分析积极动脑,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正如学员说的“案例式教学使我们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为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多思考、多投入,比教员简单地送一个结论要有意义的多。”生动活泼的案例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学员的临床实习带教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评估及教改初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