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 评估以前提出的不足问题是否有改进。个别病例重点交班, 每班床头交班时进行宣教, 直至过渡到有计划的拔管。护士每天与清醒患者的交流沟通时间力争达到1h以上。

    1.3.3  消除不适  合理安置体位,定时翻身,使患者舒适; 适当的镇静、镇痛,使用安定、吗啡等药物,以减轻疼痛、缓解紧张心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及时处理大、小便;导管置于合适位置,减少导管引起的不适。

    1.3.4  规范护理常规  操作过程中做好解释工作,在吸痰、翻身、医生治疗及床边摄片前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配合, 同时提醒相关操作人员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避免管道移位给患者造成不适而诱发自行拔管。

    1.3.5  妥善固定导管

    1.3.5.1  气管插管  确定深度后用胶带在导管外露的刻度作一标记,用黏性和韧性好的3M胶布交叉固定,再用一条纱带绕过耳廓在头部一侧系紧,以推动插管不滑动为宜,起到双保险作用。每班护士检查插管深度及导管固定情况。

    1.3.5.2  气管切开套管  固定带系一死结,松紧度以与颈部留一横指间隙为宜。根据患者颈部水肿情况及时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度。

    1.3.6  肢体约束  向清醒患者及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无意或不小心拔管,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用附有软垫的约束带约束,松紧度要合适,过紧可损伤皮肤、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仍有可能拔管。

    1.4  评价  比较CQI 前后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数据应用SPSS 10. 0 软件统计分析,气管切开套管和气管插管数据应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检验。

    2  结果

  通过该流程的实施,护士的沟通能力、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导管固定技巧、沟通技巧显著提高;危重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见表1 。表1  CQI 前后各类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比较   

    3  讨论

    3.1  CQI 可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的依从性  CQI 实施的过程中细化各环节,确保CQI 的有效实施,进而提升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评估能力、沟通技巧,护士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时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减少可预料护理意外的发生[6],从而有效防止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使插管的依从性提升。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健胃消食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蜜丸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牡丹皮炭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糖尿康口服液质量控制研究
    护理质量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实施与作用
    新生化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生活质量
    38份儿科护理病历质量评估与分析
    提高中药注射液质量的几点经验
    中药炒炭质量控制
    锡类散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糖克灵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肺炎宁颗粒剂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