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脑疝急救护理体会。 方法 对30例脑疝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例中抢救成功13例。 结论 43%的病人异常体征在入院后迅速得到改善,并配合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结果。
【关键词】 脑疝;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复杂,常会出现脑疝。脑疝是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脑组织通过某些间隙向压力较低部位转移的结果,从而使神经血管受压产生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此类患者病情危重,且入院时都已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故死亡率高。而积极预防和处理高颅压是提高抢救的关键[1]。2001年至今,我院收治脑疝病人30例,现将其急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岁,均为颅脑损伤,其中小脑幕切迹疝16例,枕骨大孔疝14例,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15例,双侧瞳孔散大15例。
1.2 治疗结果 30例中经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0例。出院时GCS评定结果,良好8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7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判断神志与观察瞳孔 病人入院后,首先检查病人的神志,并记录生命体征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
2.2 防治低氧血症,改善脑缺氧 脑疝患者都处在深昏迷状态,可因呼吸不畅或呼吸浅促肺表面交换不足等造成低氧血症,从而使脑缺氧加重脑水肿,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应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给氧,并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低于80%于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吸除喉咙深处的痰液,呼吸困难仍不能改善,伴有明显误吸,则于术前行急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2.3 尽早解除脑受压,有效控制颅内压 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发现脑受压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以确保脱水剂的及时应用。一般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与速尿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增强降颅压的作用,延长有效抢救时间,有手术指征者立即做好开颅前准备,行开颅术去除原发病因,同时行颅内压监护。
2.4 预防高热,尽早行亚低温治疗 高热使脑耗氧明显增加,脑血管渗透性增加,造成严重的脑水肿、脑缺氧而加重病情。因此应尽早预防性降温。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预后,一般采用全身降温床加亚冬眠合剂,伤后6h内即给予降温,而不应等到高热再行降温,治疗持续时间以6天为度,而后自然复温,复温时注意控制在10~12h,以保安全[2]。
2.5 监测血糖,预防高糖血症 重型颅脑损伤由于伤后应激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常引起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受体效能降低,使血糖升高。因此应特别注重糖代谢平衡。
2.6 对多发伤进行处置 在接诊检查病人生命体征同时了解患者全身存在的多发伤情况。有其他部位的活动性出血伤口,用止血带包扎。对四肢骨折者,立即行简单固定。对合并胸部损伤,急查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报告医生进行血气胸引流或急诊气管切开。
2.7 积极预防,减少各种并发症 (1)加强翻身拍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观察痰液性状、量、颜色,必要时做细菌培养,以防治肺部感染。(2)早期应用制酸药物,并留置胃管,一般伤后24h内禁食,24h后可给易消化流质饮食,密切观察胃液颜色及排便情况,以及时发现消化道溃疡出血而及时处理。(3)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对神志障碍者尽早留置导尿。动态监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