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缓解期出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步针对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结果 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情绪及总体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家庭护理;生活质量

慢性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病情迁延、进展,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慢性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病情逐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死亡率高[1],已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为了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科针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同步家庭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诊断为慢性肺心病,在本科住院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家庭护理干预组,各39例。护理干预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3岁。对照组: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54~69岁,平均年龄62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情况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肺心病患者在出院时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由专职护士建立随访档案,发放联系卡(卡内有病区、医生、护士联系电话,以方便患者在病情突然变化时,随时与病区联系),采用电话随访或入户随访的形式,出院后每月1次,了解患者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出院后不加干预。

    1.2.1  护理干预内容  (1)认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认识功能的改变,由专业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肺心病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病因、病理变化,诱发因素、药物治疗的作用、不良反应及预防、护理知识,提高家庭对疾病的认识,确保非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延续。(2)心理护理干预: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日常应激水平,达到促进人体康复、防治疾病的作用[2]。针对患者的自身心理特征,讲解心理、情绪对肺心病患者的影响。树立追求健康,战胜疾病的信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治疗病例。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减少家属的应激焦虑情绪。随着病程的延长,家庭成员的负担和压力也增加,通常对患者的关心、理解、支持力度不够,应加强与家庭成员的沟通,特别是配偶,应了解其所需,使患者得到最大的照顾和支持。(3)行为干预:改变患者不良的行为习惯,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合理用药,不滥用抗生素,病情好转且稳定后停用抗生素,不应长期服用抗生素,以免出现耐药性或发生其他病菌的感染,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坚持锻炼,例如,清晨散步,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劳累。坚持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胸廓的运动,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改善肺功能[3]。坚持进行合理的家庭氧疗,能纠正低氧症和减慢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进程。避免受凉,以防感冒加重病情。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可适量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1.2.2  效果评价标准  由专职护士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4],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量表内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五个方面。根据量表统一标准进行评分并记录,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对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  将2次所得的分数用x±s表示,采用统计学t检验。

    2  结果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病毒性肝炎病家防病状况与家庭二代发病
    家庭背景与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关系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护理诊断的探
    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难点与对策
    也谈护理文书的改革
    时间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实施与作用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西北军队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难点及对策
    母婴同室实施整体护理的探讨
    系统化整体护理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