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坚 胡定跃
湖南医科大学,长沙 410078
临终关怀是护理学科发展中的一项有待开发的领域,是为重危病人及家属提供缓和性、支持性的照护,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祥、满意地达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由于病人个体特征、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年龄差异、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不同,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我们对200例内科临终病人进行调查,为改善临终护理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1997年在湖南医科大学3所附属医院住院的患心血管、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神志尚清楚的200例临终病人,男124例,女76例,平均年龄50.64岁。其中心血管疾病62例,癌症67例,其他疾病71例。大学文化程度47例,中学112例,小学及文盲41例。干部106例,工人45例,农民34例,个体及其他职业15例。公费医疗140例,自费医疗60例。
1.2 调查内容:从8个方面进行调查:①已知自己病入膏肓,不可救治(A1);②对死亡来临充满恐惧,害怕死亡(A2);③留念人生,留恋家人,惦记家中未竟事宜(A3);④焦虑、烦躁、悲观,不愿离开人世(A4);⑤承认自己面临死亡现实,认识这是自然规律(A5);⑥不愿增加社会和亲人的负担,希望早日结束生命(A6);⑦希望家属时刻陪伴身旁(A7);⑧担心亲人精神上痛苦(A8)。
1.3 调查方法:采用访谈、临床观察,结合问卷方法进行。调查者和填表者均为本病区的护士长,并在调查前进行培训,要求与病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资料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1.4 资料处理方法: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整理。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的病人临终前的心理状态见表1。
表1 200例不同性别、年龄病人临终前
的心理状态(例)
内容 男 女 合计 <40岁 40~59岁 ≥60岁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38
30
47
64
38
20
50
34 24
53
77
38
15
12
89
55 62
83
124
102
53
32
139
89 10
16
22
17
5
3
24
18 28
33
52
51
26
16
62
42 24
34
50
34
22
13
53
29
从表1可见,女病人对死亡的消极心理反应比男病人明显;年龄<40岁的病人对死亡的消极心理反应比40~59岁的病人少,60岁以上的病人心理反应大致相同。
2.2 不同职业、文化程度的病人临终前的心理状态见表2。
表2 200例不同职业、文化程度
病人临终前的心理状态(例)
内
容 职 业 合
计 文化程度
干部 工人 农民 其他 大学 中学 小学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37
48
70
57
32
17
74
52 13
13
24
22
11
5
30
14 6
12
20
15
8
8
23
17 6
10
10
8
2
2
12
6 62
83
124
102
53
32
139
89 17
19
35
22
15
8
34
26 36
47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