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采取多媒体教学。同时深入现场进行健康教育,使之贯穿于训练始终,及时掌握新兵的思想、心理、训练、生活及训练伤的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观察其训练伤的发生率。对训练伤住院护理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观察其平均住院日。
2 结果
实验组训练伤发生率为1.72%,平均住院日22.65 d,评残人数6人,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别有显著性(P<0.01),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实验组的主动配合协调法可使新兵训练伤减少,而系统化整体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日,减少伤残人数。
3 讨论
3.1 新兵训练伤原因分析 训练伤发生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文献报道[1],训练伤占战士总发病率21.9%,居第二位,且高发于新兵。本课题根据近年训练伤病例,分析训练伤主要有以下4个因素:(1)训练计划、科目安排不合理,个别军事干部和基层骨干训练不科学,考核前突击、超前训练。(2)新兵思想不稳定,饮食睡眠不足,不适应部队生活,带伤、带病参训,甚至有过激行为,发生精神障碍等。文献报道[2],战士精神障碍发生率在0.49~16.8%。(3)卫生人员对训练伤知识宣传、教育不够,有的思想麻痹,深入到连队训练场、考核场进行卫生监督、教育、保护不够。(4)对训练场地、设施、保护措施检查不力。
3.2 训练伤预防措施
3.2.1 促使部队首长重视预防训练伤,在开训前向首长提出预防训练伤建议,汇报服务计划,并要求带兵干部充分认识训练伤危害。科学施训,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后大的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动静结合穿插进行,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同时严格按大纲要求执行,不搞突击达标考核,严禁超强训练。
3.2.2 在新兵集训期间对新兵进行全面的心理卫生监测(该项目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新兵在心理上、生理上、生活上尽快适应部队生活,端正入伍动机,安心服役,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改掉入伍前随意和松懈作风,自觉执行部队卫生法规,防止过激行为而受伤。新兵训练第2,4周是训练伤发生的高峰期,而第1,3周是新兵训练状态不稳定波动期。因此在新兵入伍接受军训前派专家到新兵连讲授“新兵精神卫生”。开训2周后讲授“怎样预防训练伤”等,加强心理学干预,消除新兵心理障碍,保持训练良好心态,提高训练能力,减少易伤人群[3]。
3.2.3 本组资料中,训练伤以骨关节损伤最多见,占76.59%,与文献报道[4]一致,因此应作为预防重点,积极开展预防教育。根据总部《健康教育大纲》的规定与要求,结合部队实际,采用“大众化”、“通俗化”语言编写一套《新兵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新兵精神心理卫生、训练伤的预防及常见病的防治等,人手一册。教育可采取讲课、演示、推荐图书、报刊等形式。对新兵教育要突出基础,讲明道理,通过激发引导新兵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新兵自觉防护的能力,提高部队的整体卫生素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