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嘉
摘要:通过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堵管和脱管。本文作者回顾总结了68例颈内静脉置管血透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颈内静脉置管; 并发症; 血液透析;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993(2000)02-0046-02
Nursing of 68 Cases of Hemodialysis with Self-retaining Catheter in Vein of Neck without Syndrome
YOU Jia
(No.1 Hospital of Jiaxing,Jiaxing, 314000,China)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静脉穿 刺则是血透操作中的关键环节。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是常用的穿刺方法之一。我们总结了68例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14~68岁,平均48.7岁。其中慢性肾衰63例,毒蛇咬伤并发急性肾衰2例,流行性出血热引起急性肾衰3例。
1.2 透析情况 置管时间最短26 d,透析7次;置管时间最长为354 d,透析101次;平均置管87 d,透析24次。
1.3 典型病例 例1:女,64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胶原性肾病,尿毒症住院治疗,后因病情加重,急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术中顺利,下午即开始血透治疗,每周2次,目前已行血透79次,置管278 d。例2,女,45岁,尿毒症4年,病情加重1周而入院。因自身血管条件极差而行人造血管植入术,血液透析每周2次。因人造血管穿刺处血流不畅而改行颈内静脉置管,置管354 d,血透101次。
2 方法
2.1 用物 美国产ARROW-中央静脉双腔导管(18Ga,20 cm),导丝直径0.089 cm。
2.2 置管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后,取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围成的三角顶点为穿刺点,或取胸锁乳突肌内缘与喉结水平线交点作穿刺点,局麻,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扪及动脉搏动后向外侧约0.5 cm处进针,针尖指向外下方呈35~45°,抽得静脉血后,让患者屏气,除去注射器,沿穿刺针放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放入扩张器,抽出扩张器,再沿导丝放入留置导管,连接注射器,抽吸有回血,注入肝素盐水封管待用,导管与皮肤用丝线缝合固定。
3 结果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68例均一次成功。置入颈内静脉的导管符合理想血管通路的要求,血流速保持250~300 ml/min。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堵管和脱管等并发症
4 护理体会
4.1 预防感染 因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尤其是置管患者。当操作时管帽启封后,管腔就直接与外界相通,如操作不当,细菌直接进入血液,极易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1]。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次血透前后,在动、静脉管端用0.5%碘伏以管端为中心螺旋形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皮肤消毒以双腔管壁为中心,用0.5%碘伏作螺旋形消毒,直径>5 cm,然后用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涂于管壁周围皮肤,以防感染,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另外,帽盖拧下后浸于盛有75%乙醇50 ml的无菌容器内备用。
4.2 防止脱管 将无菌纱布块剪开2/3,紧贴于导管根部,再予胶布交叉贴紧、固定,然后再用一块无菌纱布固定覆盖,胶布固定。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使其了解置管的重要性,尽量减少颈部活动范围,以防脱管。一旦发生脱管,立即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并立即通知医师、护士进行紧急处理。
4.3 防止堵管 血透结束后,用生理盐水注入双腔导管内,冲净残余血液,然后用1 250 U肝素钠(2 ml)加生理盐水1.6 ml分别注入双腔导管,用夹子夹紧管帽拧紧,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下次血透前必须抽出上次注入双腔导管内的肝素液,以防肝素量过多,发生出血现象,再用生理盐水回抽管腔,观察有无凝血块。
(本文编辑:师晓宁)
尤嘉(1957-)女,浙江嘉善人,毕业于嘉兴市第一医院护士学校,血液透析室护师
尤嘉(嘉兴市第一医院 血透室,浙江 嘉兴,314000)
参 考 文 献
[1]金问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