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莉
关键词:门诊; 医疗保障制度;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993(2000)02-0051-02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制度的执行,医院门诊医疗、护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如:医院就医人群、医(护)患社会角色出现了改变;患者就医流程变得更严密、更复杂;门诊引入电脑管理后,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性、知识性要求更高等。这些变化要求我们门诊护理人员,以崭新的姿态,文明的服务,不断的知识更新来迎合这一挑战。自1998年6月1日开始执行离退休人员门诊医保制度以来,我们根据医保制度与原先劳保制度的差别分析如下:
1 两种医疗制度的对比
1.1 就医人群的改变 根据我们近1年的观察与分析,就诊人群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以在职职工就医人群为主(约占50%),现在在职就医人群明显下降(仅占37.5%);离退休职工就医人群相对增多,年龄相对偏大;重病人、行动不便的患者相对增多;过去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拖欠职工医疗费较多的单位,退休职工的就医困难;有的就医患者由于时间的延误,个别病情有所加重。实行医保后,医疗费得到了报销,这部分患者的就医增加。
1.2 工作量及就医流程发生改变 医疗保险制度要求门诊病案由医院保管,且纳入了电脑管理等。因此看病流程由以往的单一性改为多向性,最大的差别有:增加了严密的审核制度,防止患者的大处方及人情处方;增加了患者往返窗口的次数;并且限制每次就诊的医疗费,以期达到合理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患者的就诊频率也相应增加。
1.3 医院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过去医生只要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只要患者可以报销,即可检查治疗。医疗保险制度执行后,医院根据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疗经费要总量控制;用药品种、用药量要控制。有时,用药品种、用药量均与患者要求相距甚远。这样医护人员变成了“控制方”,患者变成了“被控制方”,就易造成供与求的矛盾,医(护)患矛盾。再加上某些医保患者原单位对其宣传不够,所以对医保制度不理解,引发了抵触情绪,医护人员易在医保制度和患者之间受夹板气。
1.4 门诊就诊纳入电脑管理后,对护理人员的技术、知识性要求更高 医保实施后,整个医疗进程均纳入电脑管理:电脑挂号联网的监控、收费联网的监控、治疗费用的监控及电脑咨询台等,以便于患者费用查询,及杜绝漏费、少收费,增加药物费用的透明度,提高门诊患者收入的统计效率。从管理角度上讲,是严格、严密了,但从患者的角度讲,手续繁杂了,候诊时间延长了,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和知识要求也相应增高。
1.5 促进了医疗市场的竞争机制 医院和医院之间存在竞争,尤其处于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医疗设施较完备,卫生资源供大于求。医院每年面临医保患者的一次选择。因医保凭证有效期1年。故一个医疗单位的医疗护理质量的好坏、服务态度的优劣都面临强劲的市场竞争。
2 对策
综合上述的医疗保险制度执行中医院面临的问题,我院除在医疗制度上作重大改革外,在护理上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2.1 深入学习医保政策,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宣教工作 首先要学好医保制度,提高自身修养,对待医保患者同其他患者一样要一视同仁,要尊重患者,要以一颗同情心来对待患者,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来为患者着想,主动与患者沟通并得到患者的信任,维护患者的利益和安全,增加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要加强语言修养,做好医保的宣教工作,给病员讲解医保的重要性、实用性,及实行医保后不但为国家、企业减少了开支,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保证了个人医药费能够及时回单位报销及广大职工的合理就医。
2.2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以护理程序为基础,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目标,合理配备护士的实际工作量,安排护士的岗位,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内在潜能,如有的护士性情温和,办事认真仔细,有的护士动作麻利,有的护士一针见血率高等等。
2.3 提高护理质量及加强心理护理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就医人群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更要注意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如输液一针见血率的提高、无痛性注射法等。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话语要温和,并作好解释工作,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并且在不影响治疗的条件下降低护理成本,提高护理质量,力争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门诊注射、输液、换药等技术性操作,也要重视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随时调整就诊顺序。例如有的患者在候诊期间,面色苍白、紫绀、气喘、体力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