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呼吸道管理 |
|
畅。气道冲洗在其他原因引起的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多在伤后3 d开始,此时,气道坏死粘膜溶解脱落,应及时吸出,以免落入气管发生堵塞,引起肺不张。
4 体会
4.1 吸入性损伤的患者,由于上气道受热力损伤,气道粘膜变性水肿、坏死,造成气管狭窄、梗阻,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确保呼吸道畅通,如发现患者烦躁不安,呼吸进行性增快(大于35次/min),立即报告医生,紧急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梗阻。 4.2 严重烧伤,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机体组织、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在积极扩充血容量的同时,注意氧疗,使PaO2提高至生理需要量,但在给氧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给氧的浓度和时间,对有高碳酸血症,或呼吸衰竭时,给氧浓度不超过35%,因吸入高浓度氧会降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的敏感性,减慢呼吸,加重呼吸衰竭。长时间吸氧,吸氧浓度不超过50%~60%,时间不超过1 d,吸纯氧不超过4 h,以免引起继发性损害。 4.3 吸入性损伤或气管切开后,气道本身的湿化作用减弱甚至丧失,蒸发失水增加,管腔内分泌物粘结,造成管腔阻塞或刺激粘膜,加之气道粘膜变性坏死,纤毛消失,天然防御屏障丧失,气道排痰和清除细菌及异物的能力减弱,细菌易于侵入[1]。气道湿度降低至30%以下,其血培养阳性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高湿度组,所以气道湿化在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尤其重要。临床常用的气道湿化的方法有3种:(1)超声雾化吸入是利用超声波的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溶胶,随患者的呼吸进入呼吸道,用于治疗呼吸道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促进排痰,减少气道阻力。在雾化液的配置中,可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如痰培养中有绿脓杆菌时,可在雾化液中加入丁胺卡那霉素。对有缺氧的患者在行雾化吸入前需加大氧流量,因雾化气流大,易引起空气阻隔,导致短暂的氧供不足,影响氧的摄入。如我科曾有一患者做雾化吸入时发生胸闷,经加大吸氧流量,减小雾化流量,症状缓解。(2)气管内滴药:气管内持续滴药以保持气道的持续湿化,湿化液宜采用蒸馏水加入药物,而避免使用生理盐水,因生理盐水进入呼吸道,水分很快蒸发,盐份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2]。气管切开后,气道每日蒸发失水量为250 ml,所以气管滴药以每日250~300 ml为宜。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可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