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护理进展 |
|
吴延香 侯芳 高国栋
摘要: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在于动脉瘤破裂发生急剧的颅内出血,而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患者死亡率极高。参阅近10年的文献,概括总结了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护理进展。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00)03-0018-02
Advances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ism
WU Yan-xiang,HOU Fang,GAO Guo-d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angdu Hospital,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8,China)
Abstract:Intracranial aneurism is a high-risk condition in that rupture of the aneurism may result in sudde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and mortality rate of aneurism rupture re-bleeding is very high.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dvances in nursing care of such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f recent 10 yesrs. Key words: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ism;rupture;nursing
1 概况
颅内动脉瘤以隐匿发生为主,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方被发现。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则极其危险。Rosenorn等[1]1987年报告再出血的死亡率高达70%~90%。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医师已能得心应手地处理颅内破裂动脉瘤。随着神经外科监护病房设备和监护条件的完善,大大降低了重症SAH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Khurana等[3]1998年报告再出血的死亡率为33%。
2 主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动脉瘤破裂后2周内是患者死亡和病残的高峰期,主要是由于颅内血肿、血管痉挛和再出血[4]。因此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2.1 再出血的防治及护理 重点是卧床休息,严密监护,镇痛,控制躁动,导泻剂及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应用等。早期手术能使再出血降到最低限度[5]。护理中尤应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限制探视、交待患者及家属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性及方法,如避免咳嗽、排便用力、情绪激动等;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突发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再出血征象。 2.2 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及护理 2.2.1 升压扩容稀释治疗与护理 高血容量血液稀释疗法[6],是指在降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积率的同时,又增加了收缩压和心输出量,从而改善脑灌注压和脑血流,有效减轻SAH后脑血管痉挛所造成的脑缺血及迟发性神经功能缺失。血管内血容量的增加,采用液体、白蛋白及人血浆,每日由静脉及口服补液3 000~6 000 ml(包括输血)7~10 d。治疗期间要监测中心静脉压,使其维持在0.686~0.981 kPa(7~10 mmHg)。对于严重的SAH,症状性血管痉挛及血管造影示有严重的血管痉挛者,给予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2.2.2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护理 SAH后早期应用一种特殊的“脑”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会避免钙导致脑血管平滑肌收缩,减轻SAH后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7]。目前这类药物主要有尼莫地平、尼莫通。护士应熟悉药物性能,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面部潮红、头痛、头晕、恶心、低热、多汗、皮疹等,并告知停药后症状均会很快消失。静脉给药时,使用配备的聚乙烯导管,注意避光。应严格按说明控制剂量,最好使用输液泵,以保证单位时间内剂量的准确性。 2.3 颅内血肿、脑水肿、脑积水的治疗与护理 2.3.1 应用脱水剂的护理[8~9] 通常采用单独或联合应用脱水剂的方法,常用药物有20[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服务与药学服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