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3]根据膀胱充盈情况每1~2 h放尿1次,3 d后改为3~4 h放尿1次,持续至第8天后拔除尿管,改定时压尿,通过压尿建立患者的排尿反射,此方法维持了膀胱肌肉的正常张力,避免形成挛缩性膀胱。六步护理法[14]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

3 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

  留置导尿管表面的晶体易导致尿路感染,拔管时还易损伤尿道引起血尿,而导尿管表面结晶的形成与留置导管时间和UTIc发病率有着密切关系。国外有人统计,短期导尿患者UTIc的发生率每天以8%~10%的速度递增。长期导尿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导管的包壳亦随着导尿时间延长增多,而细菌及代谢产物、宿主尿路某些蛋白质及尿盐共同构成了包裹导尿管及隐藏细菌的膜性结构。这种细菌性生物膜及导尿管包壳亦是UTIc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而导致尿管阻塞,结石形成,而抗生素又突破这种生物膜杀死其内的细菌[11~15]。朱子军[7]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肝素化的导尿管能抑制纤维蛋白的凝聚粘附,方法是插管前先用较高浓度肝素溶液(125 mg/1 000 ml)浸泡导尿管,然后再以较低浓度经管腔内灌注(12.5 mg/1 000 ml),以阻止导管表面晶体粘附及包壳形成。
  有学者[16]认为如果尿液1 000 ml/d以下则产生晶体的机会明显增加,尿量少于500 ml/d,则可认为机体处于成石的危险境地。因此,更简单、有效、且易于患者接受的方法是,多饮水,多排尿,以达到机械性“内冲洗”、预防尿路感染和导管表面结晶形成的目的。

4 患者角色适应不良[17]

  一些患者因病情需要,不但住院期间需留置尿管,而且将带管出院甚至终身保留尿管。患者若角色适应不良(角色强化或角色缺如等),不能正确管理留置尿管,会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其生活质量也将会受到影响,甚至加重病情变化危及生命。美国护理学家Orem认为,人能通过学习行为达到自我照顾需要。成人自我护理系统通常是很完备的,必要的护理介入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自我护理的培养和发挥是尊重人的尊严的表现,是调动患者主观能力的作用,尊重患者的权力的表现[18]。因此,我们的护理目标是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变化,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调动患者在实现自我健康努力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其生命生活质量。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留置双J管患者的护理
    关于剖宫产留置导尿两种放尿方法的临床
    目标教学法在 导尿术 教学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封管效果比较
    留置导尿后尿道狭窄的防治
    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
    应用动静脉留置针治疗局限性气胸30例疗
    卫生巾在留置尿管尿液外渗者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临
    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留置引起接触性皮炎的
    顽固性心衰患者的导尿护理
    留置胃管如何堵
    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注意事项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