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检测分析及对策 |
|
刘小珍 朱晓浚 李少霞
摘 要: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GC)后的骨量变化,早期发现骨质疏松(OP),减少骨折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BMD)测量仪对50例SLE女患者股骨近端和腰椎进行BMD测定,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50例SLE患者股骨近端、腰椎骨量减少者发生率为44%(22/50),OP为8%(4/50),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股骨近端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OP/骨量减少者的发生与使用GC的总量(35.24 g)和时间(2.5年)有关(P<0.01)。提示,长期服用GC的SLE女患者,股骨近端BMD降低明显,与使用GC的剂量和时间有关;也是该部位容易发生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定期测量BMD,可早期发现OP,如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减少OP和骨折发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密度 骨质疏松
Key word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one mineral density osteoporosis▲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骨质疏松(OP)已经被众多的人们所重视。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的减少,导致骨脆性增加[1]。OP大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OP是机体和骨本身出现退行性变引起的;继发性OP是由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引起[2]。引起OP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是引起继发性OP的常见原因。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来控制病情,所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OP如能早期发现,对预防和减少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对OP的诊断最可靠的依据是骨量的测定[1],我院1997年11月从美国引进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对50例SLE患者进行了骨密度(BMD)测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SLE组50例女患者均为1997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年龄17~40岁,平均3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SLE的诊断标准,持续服用GC 12~39个月。对照组48例,健康自愿者,女性,年龄19~40岁,平均31岁。
2 方法
BMD测量: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2~4椎体和股骨近端(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 s三角区),评价BMD平均值。 骨量测量的标准:BMD值与同性别对照组的峰值BMD相比,①正常,BMD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峰值均值1个标准差;②骨量减少,BMD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峰值均值1~2.5个标准差;③骨质疏松,BMD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峰值均值2.5个标准差以上;④严重骨质疏松,BMD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峰值2.5个标准差,且并发骨折。 SLE患者服用GC总量和时间的计算:各类GC均以强的松作为标准计算单位(g)进行换算;服用时间以月为计算单位。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见表1
表1 两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情况
组别 例数 骨量正常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例 % 例 % 例 % SLE组* 对照组 50 48 24 41 48.0 85.4 22 6 44.0 12.5 4 1 8.0 2.1
* 与对照组比较,χ2=13.14,P<0.01
表1示,两组骨量减少/OP发生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3.2 两组各部位BMD测定值见表2 表2 两组各部位骨密度测定值比较 (±s)
组别 例数 股骨颈 股骨粗隆 Wards三角区 腰椎2~4 SLE组 对照组 t P 50 48 0.75±0.10 0.89±0.18 4.67 <0.01 0.62±0.11 0.71±0.11 4.50 <0.01 0.65&pl[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