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
|
王丽萍 冯斌 闫淑英 郭英俊 王洪生
摘 要:1996年1月至1999年2月,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疗法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57例,常规方法治疗41例。分别测定两组病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并进行动态GCS计分观察。结果:ILIB治疗组伤后第5、10、20、30天LPO含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GCS计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提示,ILIB疗法可提高病人的SOD活性,减少LPO生成,有助于缺血、缺氧病变区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颅脑损伤 低能量氦氖激光 SOD LPO
Key word:craniocerebral injury low energy He-Ne laser SOD LPO▲
我科1996年1月至1999年2月对5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以改善病人脑微循环障碍、纠正脑组织缺氧、减轻由于自由基生成增多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为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分别测定了病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并进行动态GCS计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98例均为伤后24 h内入院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均行头颅CT扫描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34例,女7例,年龄15~70岁,平均38.14岁。入院时GCS计分(5.87±1.53)分。29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ILIB治疗组57例,男45例,女12例,年龄17~66岁,平均37.32岁。入院时GCS计分(6.13±1.47)分。38例行手术治疗,17例行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两组基本一致,ILIB组加ILIB疗法。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计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等药物治疗,头颅CT示幕上血肿≥30 ml,幕下血肿≥15 ml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ILIB治疗组除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均在伤后24 h内行肘正中静脉穿刺,留置氦氖激光治疗仪激光针进行治疗,激光针留置5 d更换,治疗输出功率1.5 mW,每日照射1次,每次60 min,连续30 d。按照Sun改良的肾上腺素自氧化法及Uchiuama的双波长测定法[1],在治疗后第1、5、10、20、30 d 5次测定对照组及ILIB治疗组病人SOD、LPO含量,并同时进行动态GCS评分。 伤后1个月评定疗效:①良好(恢复工作学习,有中度残,生活基本自理);②差(生活不能自理,植物生存);③死亡。SOD活性、LPO含量、GCS计分及疗效评定值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法,检验水准α取0.05。
3 结果
3.1 两组病人伤后≤30 d LPO含量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伤后≤30 d LPO含量比较(±s,nmol/ml)
组别 例数 第1天 第5天 第10天 第20天 第30天 ILIB组 对照组 t P 57 41 10.67±2.31 11.52±2.59 1.676 >0.05 12.94±2.77 14.01±2.46 2.014 <0.05 10.69±1.84 13.92±2.89 6.279 <0.05 9.74±1.26 12.51±2.39 7.446 <0.05 8.76±1.56 11.92±2.85 7.04 <0.05
3.2 两组病人伤后≤30 d SOD含量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伤后≤30 d红细胞SOD含量比较(±s,μg/g)
组别 例数 第1天 第5天 第10[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扩张成形术加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颅脑外伤患者血糖血浆胰岛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