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有关因素分析 |
|
2.4 ITAQ评定结果 完全依从组平均(15.60±3.71)分;部分依从、不依从组患者平均(8.98±5.28)分,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16,P<0.001)。说明自知力水平与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 3 分析
3.1 一般资料与依从性的关系 表1示,年龄>30岁组比<30岁组治疗依从性为好,可能是30岁以上患者能得到更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有关;初中以上文化较小学以下文化为好,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有关知识,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好。 3.2 社会学资料与治疗依从性关系 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治疗依从性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医务人员优质服务、伙伴式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患之间沟通信息,能了解不依从的因素而予以干预。良好的社区医疗服务可方便患者就医及咨询,减少费用,治疗依从性相应提高。 3.3 不依从的有关因素 3.3.1 知识缺乏导致医疗意向不明:患者缺乏自己所患疾病的知识,不知道维持治疗的重要性。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组中63.3%的患者认为自己病愈,不需继续用药,10%患者由于自知力缺乏,不愿用药。 3.3.2 药物不良反应:37.7%的患者担心长期用药会影响身体,如肥胖、变笨、记忆力减退、头昏、乏力、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及婚育等,因此,不能接受长期维持用药。 3.3.3 长期维持用药难以坚持:精神分裂症治疗是系统的连续过程,有22.2%的患者虽然知道维持用药的重要性,但因实施医嘱的意志力较薄弱而中断。 3.3.4 就医行为受条件限制:13.3%的患者由于交通不便、看病难而难以坚持治疗。17.8%的患者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中止用药。
4 讨论
4.1 精神分裂症与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嘱及相关指导的服从或遵守,并产生相应的有效作用。晚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不断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近期效果明显提高,但复发仍是棘手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中断治疗或仅维持很短时间是其中的主要因素[2]。有关研究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各占三分之一[2],据报道,四川农村中仅37.1%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依从[3]。本组资料完全依从占43.7%,高于其他报道,可能是我们及早介入护理干预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起到一定的作用。部分依从占41.3%,不依从占15.0%,说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仍是普遍现象。因此,应强调及早进行护理干预。 4.2 治疗依从性与护理干预 4.2.1 建立伙伴式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中,指令式的护患关系与人的独立自然倾向相悖,导致患者不认同治疗计划,所以不依从是一种合理的生活质量的选择。现代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则强调伙伴式的护患关系,能缩短护患的距离,能经常相互沟通,能了解到患者不依从的原因,从而及时有效地干预,帮助患者治疗依从和日常生活之间达到平衡。本文资料中完全依从组71.4%认为护患关系是伙伴式的,28.6%认为近似母子式关系、上下级关系;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组仅37.8%认为是伙伴式关系,62.2%认为是母子和上下级关系,说明伙伴式关系有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4]。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手术配合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扩张成形术加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