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性无纺布套湿式扫床效果观察 |
|
周东华 汤晓梅 曹继艳 于凤云 高伟
摘要 用一次性无纺布套与棉布套套床刷行湿式扫床,对扫床前后室内空气细菌含量及扫床后床单表面、套内床刷菌落数进行对比。结果:一次性无纺布套与棉布套扫床效果相当。一次性无纺布套具有灭菌彻底、成本低、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无纺布套; 湿式扫床
Key words nonwovenclothcase; wetclean bed
近几年关于湿式和干式扫床时空气中及床单表面细菌含量的实验报道表明,湿式扫床优于干式扫床。目前临床使用的是棉布湿式扫床套。我院于1992年开始使用一次性无纺布套,并与棉布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床单表面、套内床刷及扫床前后室内空气细菌含量观察对照。结果表明,一次性无纺布套与棉布套扫床效果相当。
1 方法
1.1 分组。选择生活自理病人病床,随机分为无纺布套组和棉布套组各140份,用浸有0.2%“84”消毒液(以挤不出水为宜)的无纺布套和棉布套分别套在床刷外,清扫床单,每次扫床数相同。
1.2 空气培养。扫床前后室内细菌含量观察对照各40份;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平皿沉降法,于扫床前5min及扫床后30min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在病室中央,高1.5m处,暴露15min合盖送检,置37℃培养箱内48 h后记录细菌数。
1.3 物体表面监测。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物体表面规范采样法,扫床后5min在病床床单中部放5cm×5cm标准灭菌规格板,在床单下用框架支撑,使床单与床褥分离悬空,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来回涂10次,无菌剪刀剪去手接触部位后放入装有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去除棉布套和无纺布套,分别在床刷扫床缘采样,监测方法同物体表面采样法。
2 结果
2.1 病房内扫床前后空气细菌菌落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扫床前后室内空气菌落数 比较(±s,cfu/m3)
组别 n 扫床前5min 扫床后3min 无纺布套组 棉布套组 t P 40 40
880±273 870±290 0.036 >0.05 1 478±304 1 524±280 0.157 >0.05
表1显示,两种方法扫床前后室内空气菌落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2 无纺布套和棉布套扫床后床单表面、套内床刷细菌培养比较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扫床后物体表面菌落数比较 (±s,cfu/cm2)
组别 n 床单表面 床刷 无纺布套组 棉布套组 u P 140 140
4.8±1.2 4.6±1.3 1.34 >0.05 3.9±1.3 3.8±1.2 0.67 >0.05
表2显示,两种方法扫床后物体表面菌落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3 两组床单表面及套内床刷所检菌落数均在部颁标准范围内,且所检细菌为枯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非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符合卫生要求。
3 讨论
无纺布套和棉布套扫床后床单表面、套内床刷及扫床前后空气中菌落数比较,结果两者临床效果相当。而棉布套用量大,成本高(棉布套约2.0元/个),增加棉花的消耗;使用后消毒处理繁琐,需要消毒、清洗、晾晒,浪费人力、物力,且处理者有潜在危害,易造成交叉感染等弊端。无纺布套采用聚脂制作,质地柔软,灭菌彻底[1],成本低(0.13元/个),病人负担轻,一人一套,用后焚烧,可避免交叉感染,明显优于棉布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枣庄 277102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白血病患者强化治疗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