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白血病患者强化治疗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3 心理护理对策

  3.1 交谈、宣教法。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和自我封闭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了解病情,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诱导其宣泄出抑郁自闭的原因,满足其心理需求;有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经验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克服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或强化现象,减轻恐癌心理负担。

  3.2 争取社会系统支持。对改变信仰,寻求精神寄托者,应掌握其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及时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等社会系统的默契配合。对文化层次低、搞迷信活动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危害性,并坚决制止。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者因盲目信仰宗教,整天处于虚幻状态,对这类患者可循序渐进诱导,开展适当形式的娱乐活动,使之注意力、情感转移,以杜绝其寻求不良的寄托心理。

  3.3 缓解外因刺激法。对4例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争取家属及社会系统的配合,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服教育患者以提高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同时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

  3.4 排解及优化情绪法。患者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2],因此,唤起患者的信心是关键。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认识的不同,在化疗前详细解释化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疗进展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因化疗副反应严重而拒绝治疗者,除诱导疏通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使之舒适、顺利地渡过强化治疗期。

  3.5 心身护理法。在心身交互理论原则的指导下,在工作中重视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平时注意观察并记录在心理波动状态时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出冷汗和胃肠道功能减弱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根据反应轻重适当给予药物控制,减轻心理刺激源的影响,以达到生理机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4 心理护理的作用

  经心理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见表3。

表3 54例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前后心理反应比较

  焦虑恐惧 悲观失望 怀疑 自我封闭 信仰改变 有自杀倾向 耐受力下降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及其
    冠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左房功能变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培哚普利比硝苯地平能更有效降低高血压
    化疗药物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去甲基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非
    高原地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剖宫产术围
    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代
    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