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小儿肌性斜颈术后颈部牵引器的应用

李天红 高玉美
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 430016



  我院1996年1月至1997年8月采取手术后用自调便携式充气式颈部牵引器(北京兴虹康复医疗器械厂生产,简称颈部牵引器)固定头部,同时辅助颈部肌肉功能锻炼矫正小儿肌性斜颈3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19例,女17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1岁3个月。32例出现轻度面部不对称,患侧较健侧偏短;4例重度者患侧耳、眉、嘴角较健侧低,且双眼不在同一水平面。均有不同程度头颈旋转受限,最大受限角度36°,最小10°,平均23°。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手术后采用颈颌吊带牵引头颈部,以避免切断胸锁乳突肌再次粘连影响手术效果。1周后将颈部牵引器(附图)的多层气室围在颈部周围,压紧搭扣,下颌角置于绒垫上(相当于甲状软骨两侧上缘下部第4颈椎水平处)将滑轮推向“开”端,打开气囊阀门,手动充气达所需压力则关闭阀门。持续固定头部4~8周,8周后可根据偏斜矫正程度间断使用,时间不少于2个月。固定期间及解除固定后均坚持颈部肌肉功能锻炼。




附图 自调便携式充气式颈部牵引器
1气泵 2阀门 3导管 4滑轮
5气止 6多层气室7颌枕衬垫


2.2 结果:本组36例使用牵引器最长时间8个月,最短2个月,平均5.4个月。坚持颈部肌肉功能锻炼最长时间1年,最短半年。经半年至1年随访,36例斜颈均得到矫正,头颈旋转角度明显改善,最大改善角度34°,最小12°,平均21.5°。32例脸部大小基本一致,4例面部重度不对称者中3例平视物体时,双眼在同一水平面上,无歪斜,1例双眼仍有轻度歪斜。
3 护理
3.1 保持头部有效固定:头部固定是巩固手术疗效、彻底矫正斜颈的关键。将患儿下颌角置于绒垫上,避免压迫颈动脉窦。固定时保持头偏向健侧,下颌角偏向患侧。持续固定4~8周,8周后可根据偏斜好转程度制定计划,间断使用牵引器。
3.2 注意事项:①指导家长掌握使用方法,坚持固定头部。②密切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尤其是夜间,避免充气压力过高或姿势不当引起呼吸困难。③倾听患儿主诉,若出现头晕、恶心应调整充气压力。④根据使用说明书调节充气压力与颈托拔伸力,禁止随意调节气囊。⑤解除固定时应逐渐缓慢放气,否则可出现颈痛现象。
3.3 颈部肌肉锻炼:由于颈部肌肉在头部固定期间活动少,可出现不同程度肌肉无力、萎缩等现象,故需加强颈部肌肉功能锻炼,促进肌力恢复。方法是轻轻按摩颈部肌肉,5~6/d,每次50~100下;鼓励患儿作低头仰头、头左偏及右偏动作,3~4/d,每次5~10下,解除固定时应增加晃头动作,功能锻炼次数、幅度逐渐增加。本组经6~12个月功能锻炼,无1例出现颈部肌肉萎缩症。
4 小结
  小儿肌性斜颈术后1岁半内的患儿多采用手法按摩促进斜颈矫正,疗效缓慢;1岁半及以上患儿采用石膏外固定,由于石膏干燥硬化后引起头部不适,头痛,且身体行动困难,长时间石膏固定还易出现关节僵硬、骨肉萎缩、骨筋膜室综合征等。采用颈部牵引器固定头部,避免了上述并发症,而且玩耍、读书及卧位、坐位均不受影响;有利于颈部肌肉功能锻炼。1岁半以下患儿使用,增加了头部固定这一环节,配合手法按摩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疗效。该牵引器使用简便,适合家庭应用。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止泻方治疗寒湿型小儿腹泻68例
    香港小儿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伸肘位手法复位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抗生素对小儿呼气氢试验的影响
    小儿肠套叠59例诱发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急性中毒126例分析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健脾利湿汤加味治疗小儿泄泻50例临床分
    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近况
    经纤维胃镜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胃粘膜病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