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肺癌的护理

许 觅 王异家 骆昌政
武汉市第三医院放射科,武汉 430060


  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肺癌是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后,通过保留针管将高频电磁场导入肿瘤内施行辐射,射频电磁波在生物介质中产生的热及非热效应凝固癌组织,杀死癌细胞[1],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我院1994~1997年应用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27例,女3例,年龄<60岁8例,60~80岁21例,>80岁1例。均诊断为中晚期肺癌,通过治疗后症状改善,CT扫描、血管造影及再次活检证明疗效明显,无并发症。
2 护理
2.1 治疗前护理
2.1.1 患者的准备:首先向患者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取得患者合作。治疗前1 d作普鲁卡因、青霉素等过敏试验并记录结果,必要时术前30 min给予镇静及镇咳剂。
2.1.2 药物及器械准备:按病情要求准备普鲁卡因、化疗药物、生理盐水及各种抢救药品。准备好灭菌的穿刺包、12号活检穿刺针、导管,特高频辐射源、氧气及急救器材。
2.1.3 机器房的准备:X线机房用紫外线消毒或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2.2 治疗中的护理
2.2.1 患者进入X线机房后,帮助患者安置体位,使其舒适,且操作方便。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穿刺针及导管,配制化疗药物,并建立静脉通道。
2.2.2 经X线定位确定穿刺点,局麻后行常规活检穿刺,立即送病检。确定诊断后,将辐射器内导体插入活检针的针管,进行肿瘤内射频间断治疗。由静脉注入化疗药物如卡铂100~200 mg,发挥热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
2.2.3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脉搏、呼吸、面部表情,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b 治疗毕穿刺点用敷料加压包扎后,嘱患者穿刺部位向下,静卧20 min,尽量不要咳嗽,平静呼吸。密切观察有无胸痛、气促或其它不适,并随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协同作出相应的处理。
2.3 治疗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 h,禁止剧烈活动,同时密切观察呼吸、脉搏、体温,有无咳嗽、咳血等症状,每2 h测血压1次。
2.3.2 预防伤口感染:拔针后,穿刺点用碘酊涂搽,再用无菌敷料包扎,隔日更换敷料,并观察局部情况,直到伤口痊愈。正常情况下3 d可痊愈。全身可酌情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2.3.3 药物副反应的处理:因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适当选用灭吐灵等药物止吐。
2.3.4 气胸的预防:气胸是经皮肺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告[2],其发生率为18%~44%,放置胸腔引流管比率1.6%~14.3%。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术,由于射频的热效应使针道周围组织凝固,一般不会发生气胸,但为了避免其可能性,仍应采取预防措施。除上述护理外,还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操作者动作尽量做到稳、准、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穿刺,以减少肺组织的损伤。病理科尽快细胞读片,减少留针时间,以最大限度减少肺组织创伤机会。②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后,患者不要谈话、咳嗽和深呼吸。③术后穿刺侧向下静卧尤为重要,可减少肺泡—胸膜压力差和肺泡的大小,也就减少了漏出量。④预防感冒,注意饮食调节,避免剧烈咳嗽及过度屏气,对防止气胸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应才,王异家,徐炳媛等.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肺癌的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6):370
2 童林军编译.胸部经皮穿刺抽吸活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介入放射杂志,1995,4(2):119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胰腺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定与肿瘤临床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人脑肿瘤猴病毒40的感染状况及来源研究
    48例膀胱肿瘤病人的整体护理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 MTS1抑癌基因
    1例腹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
    卵巢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分析及临床意义
    气管镜针吸活检联合刷检在诊断纵隔 肺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经皮囊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髓治疗单房性骨
    超大剂量化学药物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