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干湿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效果监测分析

张宗玲 陶文芝
湖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武汉 430070


  摘要 干、湿无菌持物钳经时限性100次监测比较,结果提示,干式持物钳在使用和管理上优于湿式持物钳,前者在4 h使用时间内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后者。使用干式持物钳不需每周更换消毒液;使用时不残留消毒液,不会污染无菌物品;符合院内感染要求;节省开支。
  关键词 持物钳; 监测; 无菌技术; 管理
  Key words holding forceps; monitoring; aseptic technique;management

  无菌持物钳在手术室使用频繁,为验证干式持物钳比湿式持物钳在临床使用及管理上更符合无菌原则和院内感染管理的要求,我们分别对干、湿无菌持物钳进行了100次监测,报告如下。
1 监测对象与方法
1.1 随机选择我室使用中的无菌持物钳,湿式组无菌持物钳及容器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将无菌持物钳取出,浸泡在盛有2%戊二醛的广口金属容器中,每周更换容器及持物钳2次,更换消毒液1次。干式组将持物钳及容器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取出即可使用。
1.2 对两种无菌持物钳在同等的使用时间内,用棉签在无菌持物钳钳端至轴节上6.6 cm处往返涂抹采样(干、湿无菌持物钳各取100把,每把采样1次),然后置普通肉汤培养基(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生产)试管内。每1 h采样1次,共采样6次,置入35℃恒温箱内培养24 h后取出监测。
2 结果
  不同时间内使用干、湿无菌持物钳监测结果见附表。


附表 干湿无菌持物钳监测结果


时间
(h)
湿  式 干  式
次数 不合格 合格率
(%) 次数 不合格 合格率
(%)
1
2
3
4
5
6
合计 10
20
20
20
20
10
100 0
2
2
4
2
2
12 100
90
90
80
90
80
88 10
20
20
20
20
10
100 0
0
0
0
2
4
6 100
100
100
100
90
60
94


  监测1~4 h,干式组合格率为100%;湿式组为89%。两组比较,经用SAS统计分析软件freq程序分析,Chi-square值为8.48,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若>4 h,则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3 分析与讨论
3.1 干、湿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限性对照监测结果表明,若>4 h,干、湿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使用1~4 h,干、湿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在1~4 h内干式持物钳效果明显优于湿式持物钳。
3.2 两组监测结果纵向分析,干式持物钳使用1~4 h,合格率达100%,>4 h则有污染,提示最佳使用时间为1~4 h。所以我们在开启无菌包时,需在无菌容器上注明开启时间,若使用时间超过4 h应重新更换容器及持物钳。
3.3 由于无菌持物钳上消毒液残留较多,在4 h使用时间内湿式组监测中有2次培养受消毒液的干扰,试管内出现混浊现象,影响监测结果。
3.4 干式无菌持物钳在使用时,无化学消毒液的残留,在夹取无菌物品时(尤其是某些严禁潮湿,不能用生理盐水冲洗的物品,如护皮巾、敷贴等),可避免消毒液刺激组织引起过敏反应。同时可避免在夹取浸泡于甲醛内的丝线时所造成的双重“污染”,即无菌持物钳上残留的戊二醛与甲醛混合,偏酸的甲醛与偏碱的戊二醛相互影响,降低了两种消毒液的消毒功效。使用干式无菌持物钳不需消毒液浸泡,减少了消毒液的消耗,降低了成本。
3.5 使用干式持物钳时,可避免湿式持物钳因操作不慎使钳端向上造成消毒液倒流而污染钳端。
3.6 干式持物钳4 h的使用时限性,切实做到一台一钳、一用一消毒,更符合院内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地震伤救治中消毒供应室常用无菌治疗包
    管道类医疗用品无菌检查试验方法的改进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无菌性骨坏死的危险
    无菌注射器外套的应用
    平地拖把在空气层流无菌室内的应用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一次性输液器巧制无菌集痰器用于痰培养
    围手术期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心理
    无菌溶液倒取方法的改进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