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患者开放式管理的对照研究 |
|
龚小虹 张笑欢 谢秀芬 许永刚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广州 510370
摘要 对60例精神病患者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精神病患者开放式管理的可行性。采用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减分率分析和护士工作自评,通过8周的观察,临床总体印象评定显示,研究组病情改善大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开放式管理是可行的。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管理 Key words mental patient; management
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问题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精神病患者住院为全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随着社会和医学模式的发展,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在治疗上的作用,显示了开放式管理的必要性。为此,作者选择了开放式和传统的半封闭式管理,对60例精神病患者作对照观察,探讨精神病患者开放式管理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997年1~12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患者,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选择60例,随机分为两组:开放管理组(研究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5~63岁,平均(36±10)岁。其中学生6例,工人4例,待业5例,退休2例,个体经商9例,干部3例,农民1例。精神分裂症18例,分裂样精神障碍3例,脑外伤所致精神异常1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异常2例,情感性精神病2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1例,产后精神病1例,人格障碍2例。病程2周至6个月,平均(3.15±2.2)个月。传统管理组(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2~55岁,平均(38±12)岁。其中工人21例,农民4例,干部2例,待业3例。精神分裂症25例,分裂样精神障碍2例,情感性精神病3例,病程2周至17个月,平均(5.2±3.6)个月。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组为外住房,每间套房住一患者加陪人,患者在陪人陪同下可随意出入病区或医院,行开放式管理。对照组为传统式管理,住监护室,其活动范围限于病区内。评定工具有①精神病患者观察量表(NORS)[1]。其中23项采用开放式问卷法,由护士填写,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分,采用减分率分析。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时间为8周,治疗由医生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及剂量。②自编护士工作调查表,治疗后由护士自评。③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2],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NORS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减分率比较(%,±s)
编号 项 目 研 究 组 对 照 组 1 遵守规章制度 43.33±6.7 36.50±5.8** 2 能诉述躯体不适 36.12±5.2 23.07±4.1* 3 对人态度 30.05±4.2 27.97±7.2 4 对周围事物 50.76±3.9 47.18±5.3 5 与他人交谈 32.66±4.7 28.10±4.5* 6 关心家庭 36.70±3.8 45.23±6.1* 7 与他人谈论个人爱好 52.26±4.2 38.17±3.8 8 参加文娱活动 36.17±3.6 32.22±4.3 9 衣着整洁 32.66±3.3 38.33±2.8 10 洗脸 60.66±4.1 42.26±3.7* 11 刷牙 58.23±3.7 50.67±4.2* 12 个人卫生 47.11±3.9 42.16±3.6* 13 饮食 38.25±6.7 60.32±5.9** 14 生气发怒 33.33±3.3 47.50±6.7* 15 兴奋躁动 26.56±3.6 36.77±4.2*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诊科严重胸外伤病人的呼吸管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干湿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效果监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