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
|
陈红英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常见皮肤病,面部带状疱疹多因侵犯三叉神经支配的区域[1],故疼痛较剧烈。我科1997年12月至1998年4月采用针灸配合药物等治疗60例面部带状疱疹患者,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常规治疗加针灸)和对照组(常规治疗)。针灸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3~78岁。病程5~40 d。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4~73岁。病程4~38 d。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静滴阿昔洛韦,口服Vit B1,腺苷B12,消炎痛,离子喷雾等常规治疗。针灸组患者取健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取患侧合谷、外关、风池、太阳穴,用75%酒精消毒,以30号1.5~3.0寸毫针,沿皮刺捻转行针平补平泻(即均匀地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d,6次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皮疹及神经痛消失;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神经痛明显好转;好转:皮疹消退40%~70%,神经痛稍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40%或增多,神经痛未减轻或加重。 3.2 结果 治疗1~2个疗程后疗效见附表。
附表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平均止痛时间 (d)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针灸组 对照组 30 30 23 15 76.7 50.0 6 7 20.0 23.3 1 6 3.3 20.0 0 2 0 6.7 7.6 16.5
二组疗效比较,χ2=6.41,P<0.0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针灸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由于风火湿毒留滞经脉,不得疏泄而致,故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采用针刺穴位治疗。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通经活络,行气开窍之功;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通于阳维脉,有祛除表邪,疏泄壅热之效;风池位居脑后,具有祛风止痛,调和气血之功;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力主祛邪止痛。四穴同用,共凑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功。 本材料表明,针灸组痊愈率为76.7%,总有效率为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治疗带状疱疹所致的神经痛,起效快,疗程短。据报道[2],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末梢血液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增加,且能激活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故而针灸疗效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 430022
参考文献
1 赵 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3~255 2 汤 瑞.针刺治疗带状疱疹25例的疗效和免疫功能的观察.中国针灸,1981,4(3):7
上一个医学论文: 1例脑下垂体阻滞术的护理配合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外敷神阙穴解除尿潴留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