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记录单的临床应用 |
|
张晓杰 王凤岐 单欣刚
疼痛刺激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特别是对手外科术后肢体、指、趾及各类皮瓣成活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疼痛的监测对了解病人疼痛的程度、镇痛药是否达到镇痛的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1997年我们设计了疼痛记录单,并列入护理常规记录,对150例住院手外病人术后进行了疼痛监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50例中男119例,女31例,年龄8~64岁,平均36岁。复杂手外伤40例,断肢32例,其中断臂3例(完全离断1例,不全离断2例),断指29例(38指);各类皮瓣手术41例;周围神经损伤37例。
2 疼痛记录单的设计
疼痛记录单以坐标图表示(见附图)。横轴为时间(用T表示),左侧为术前时间,右侧为术后时间。纵轴为疼痛强度(用P表示),至下而上依次分为5个阶段,即Po(无痛)、P轻(轻度痛)、P中(中度痛)、P强(强烈痛)、P最(最强痛)。
附图 手术后疼痛记录
3 临床应用
3.1 向病人说明测定疼痛的目的和意义,使病人能够充分理解,正确对待并认真准确地叙述疼痛的程度分级。护理人员15~30 min到病房询问病人疼痛情况。 3.2 将疼痛记录单按栏目逐项填写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将病人主诉的疼痛程度按疼痛分级用蓝色铅笔在相应的时间T轴处绘上“*”;应用镇痛药的时间用红笔在相应的位置上绘“。”,药名及剂量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典型病例 男,23岁,工人,于1997年12月14日酒后用菜刀将其左手示、中、无名指完全性切断。病人就诊后,立即在局麻下行断指再植术,手术顺利,术后用疼痛记录单绘图法监测疼痛。由于该病人为吸毒初戒者(对一般镇痛药不敏感),术后3 h再植手指出现动脉危象,在疼痛曲线上可见病人疼痛持续在强烈痛值上,故考虑因疼痛导致血管痉挛而出现危象。立即给予盐酸杜冷丁70 mg肌肉注射,18 min后疼痛略有缓解,30 min后疼痛缓解,动脉危象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5 h疼痛曲线又有上升趋势,遵医嘱给予冬眠疗法,15 min后疼痛缓解且相对稳定,断指成活,术后14 d出院。其24 h疼痛记录见附图。
4 体会
4.1 血管危象导致再植肢体、指、趾及皮瓣供血障碍,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剧烈疼痛是激发血管危象的诱因,常导致手术失败[2]。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等,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亦是一种促进血栓生成的血管活性胺[2]。如痉挛不及时解除,可发生血栓,导致再植肢体、指、趾及皮瓣坏死。手术后疼痛一般持续3~4 d,24 h内最为显著[3]。从150例疼痛记录单上看,此单能够较全面、直观地描述病人疼痛发展的全过程,有利于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分析及处理,为调整镇痛药及其剂量提供依据。 4.2 医护人员通过记录单上疼痛曲线可观察并及时掌握病人的疼痛程度、用药时间,可预见性用药,使病人及早减轻疼痛,并稳定在一定的基线上,不影响手术效果,亦可减少因乱用药给病人带来的副作用。从疼痛曲线上可以观察和总结不同镇痛药给病人带来的副作用,观察和总结不同镇痛药的临床使用效果,从中选择更适宜病人的镇痛药。 4.3 疼痛主诉受其年龄、性别、知识、耐受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组中有7例疼痛波形与临床症状不一致,有待探讨。对智力缺陷、精神异常及婴幼儿不宜采用此方法。
作者单位:张晓杰 单欣刚: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长春 130021 王凤岐: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长春 130031
参考文献
1 张慈禄,应 渊.疼痛的测定.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3):140 2 顾玉东.手的修复与再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84~221 3 杨彩莲.手术后疼痛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89,24(12):713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三种方法消毒喉头喷雾器的效果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冰敷预防诺维本注射致静脉反应的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