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改革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翟惠敏 林劲秋 刘宏华

  摘要 针对中专护士职业素质、操作技能、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差的状况,对外科护理教学进行全面改革:①调整课程结构,培训小教员,改进教学手段,增加模拟综合练习和操作考试;②突出护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③将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融于教学中。使护生进入临床的适应期明显缩短,护生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 外科护理学; 护生; 教育
  Key words surgical nursing; nursing student; education;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必须以“满足护生第一任职”[1]的需要为原则,而多年以来,中专外科护理教学偏重理论,护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少,到临床实习、工作时,适应期较长,动手能力差,缺乏与病人沟通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调查总结护士专业临床教学、已毕业护生及实习护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在94级护生的外科护理教学中,调整课时,注重职业素质、操作技能、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1.1.1 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医疗学时,增加护理学时,所增加的学时主要用于操作练习和操作考试(详见表1)。

表1 94级外科护理学课时调整情况


  外科护理
总学时 医疗
学时 护理学时
理论学时 操作学时
改革前
改革后 150
150 110
 74 32
40  8
36

  1.1.2 培训小教员,提高示教质量。外科护理操作教学的特点是内容多、动作细、护生多,而学时少、教员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选择责任心强、领会快、操作熟练的护生做小教员。利用自习课时间,对她们严格培训,力求每一位小教员的动作标准、规范、娴熟。在示教课中,小教员分到各小组(每组6人)与教员同步示教,使每位护生都能看清楚示教的步骤。
  1.1.3 改进教学手段。操作课采取统一训练,分解教学的方法[2]。教员以正常速度做一遍示教,然后边讲解、边让护生与教员及小教员同步练习每一个分解动作,使护生动作逐一过关[3]。此外,对操作难度较大的课程,除课堂上练习外,还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示教室,利用晚自习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增加护生练习的机会,强化记忆,提高熟练程度。
  1.1.4 增加模拟综合练习。一组操作学完后,教员根据所学内容设置模拟病房,使护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1.1.5 改变以往只练习、不考试的状况,增加11项操作考试。每位护生抽考两项,操作考试成绩单独以百分制记分。
  1.1.6 开展实习前操作强化训练。实习前利用3 d时间集中练习,护生可选择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为缩短临床实习的适应期奠定基础。
  1.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学能力
  以往理论课教学只采用讲授法、提问法,护生在课堂上只顾记笔记,没有思考的时间,学习被动。对94级护生采用自学辅导、病例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授课,提高了她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3 将护士素质培养融于教学中
  1.3.1 塑造外科护士形象。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员以身作则,以“机、敏、快、稳、准、细”这六个字来要求护生[4]。护生进入示教室如进病房,从着装到动作,处处体现外科护士精力充沛、紧张明快、有条不紊的作风。
  1.3.2 树立爱伤观念。外科病人的特点是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分泌物、引流液、渗出液多,病人疼痛明显,依赖性较强,需要护士更多的爱心与关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讲一些事例和血的教训,如:前臂骨折石膏固定的病人,由于护士未及时观察病情而致肢体坏死、截肢。以此教育护生,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使之感到护士责任重大。
  1.3.3 加强沟通训练。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练习与病人沟通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使她们意识到掌握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如:对癌症病人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实施保护性医疗制度,什么情况下应说明病情,协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效果

  2.1 课程结构趋于合理,护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技术
    抗凝疗法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重视血管外科的基本原则
    甲状腺炎的外科意义
    外科危重病人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研
    桥本病的外科治疗 附38例报告 
    桥本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
    外科疾病伴隐性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腔内人造血管内支撑术在血管外科中的应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