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糖尿病护理进展 |
|
黄华夏
糖尿病(DM)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及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及肿瘤,我国近年来DM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老年DM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2]。下一世纪初期,发达国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20%左右,我国也将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DM将是21世纪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3]。本文对老年DM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糖尿病的诊断
1.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有调查表明,老年人DM患病率达12.7%,糖耐量减低患病率高达20.3%[4]。积极开展对DM的筛查及对DM高危人群的普查,有助于检出处于高血糖状态的隐性DM和糖耐量减低患者。目前筛查试验是标准条件下75 g OGTT。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行75 g OGTT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达52.4%。溶解葡萄糖的水温20~30℃,水量300 ml,加入柠檬酸0.25 g,3~5 min缓慢服下,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副反应的发生[5]。 1.2 血糖监测:DM诊断的确立以血糖为标准。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一直用静脉抽血取血浆(或离心取血清)测血糖,近年来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计的应用日趋普遍,这种方法只要操作正确,可以准确反映血糖水平。国外医院内设有专门的DM教员,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5]。文献报道:在新诊断的老年DM患者中,若按空腹血糖进行诊断,漏诊率竟超过70.0%[4]。老年人DM多属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体内尚存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空腹血糖可能稍高于正常,甚至正常,但餐后血糖显著增高,因此,诊断老年人DM应注意查餐后血糖[3]。建议对老年常规健康查体时,宜将空腹血糖检测改为餐后血糖检测。 1.3 尿糖监测:尿糖测定是老方法,不十分可靠,但由于测定方法简单、无损伤、价廉,所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仍一直沿用尿糖测定作为监测DM的一项指标。尿糖定性测定传统的多用班氏还原法,现在有用尿糖试纸法。尿糖定量测定传统法是留取24 h全部尿液,次日混匀送检10 ml,亦有24 h分4次留尿,按比例依次从4段尿标本中采集尿液,混匀送检,其结果与传统法无显著差异,因此,使尿糖定量标本留取法得以简化[5]。
2 饮食疗法
凡新诊断的老年人葡萄糖耐量降低及NIDDM应立即开始饮食疗法[2]。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6],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7]。对老年患者的食疗,美国仍沿用对成人NIDDM患者的建议,即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0%~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2]。而日本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食品交换法是将食品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产生的总热量及其重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规律,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容易掌握,因此,食品交换法是目前最合理的饮食疗法[8]。
3 运动疗法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运动可以预防DM的发生,每周至少运动1次的人,患NIDDM的危险性比每周运动不到1次的人低36%[5]。运动又能提高老年NIDDM患者的糖耐量,并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性[3]。运动疗法是指DM患者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而言,主要适用于NIDDM患者,尤其以肥胖者效果更佳,但必须慎重确定运动的对象,老年患者进行运动时应严格掌握指征[9],因年龄大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DM所特有的微循环障碍,心、脑、下肢的动脉硬化。故正确掌握运动疗法及其护理已成为广大DM患者的迫切需要,刚开始的运动量不能过度,运动方式以散步为宜,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运动的强度可以心率作为指标,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运动前应用5~10 min的热身和放松,每周散步3~4次,每次30 min左右[6]。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及时停止运动。
4 胰岛素的应用
约30%NIDDM患者OGTT的结果显著升高,提示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或极度胰岛素抵抗,这类患者用减轻胰岛素抵抗措施,合并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需外用胰岛素治疗[10]。 4.1 胰岛素的用法:很多学者建议对配合较好的老年DM患者每天应用1次胰岛素,然而由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几乎有一半的患者不得不换成每天2~3次注射[3]。如全日胰岛素总量分2次注射,则总剂量的2/3应在早餐前皮下注射,其余1[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社区老年人情绪相关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抑肽酶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