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通气病人两种脱机方法比较及护理 |
|
苗建华
摘要 对30例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的方法进行脱机。两种脱机效果经t检验,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提出脱机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合理供给营养,增强呼吸肌耐力是脱机成功的关键;严格掌握脱机指标及脱机过程中的护理,合理安排脱机时间,是安全脱机的保证。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脱机; 护理 Key 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aning modes; nursing care
机械通气是各种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之一,可帮助病人渡过急性期,但不能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及时脱离呼吸机对于病人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十分重要。1995年1月至1998年1月,我科对30例机械通气治疗病人,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两种方法脱机成功者进行比较,将其效果和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PSV脱机成功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45±25)岁。其中肺心病10例,支气管哮喘3例,急性中毒5例。机械通气时间(25±22)d。SIMV-PS脱机成功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50±18)岁。其中肺心病6例,支气管哮喘2例,急性中毒4例。机械通气时间(28±25) d。采用纽帮—200型呼吸机,两组病人的年龄、病情、治疗方案、机械通气时间经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2 方法
机械通气期间常规记录通气方式、潮气量(VT)、呼吸频率(f)、每分钟通气量()、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血压,每日查血气。根据病人肺功能测定、血气及电解质结果进行脱机。 2.1 PSV脱机法:压力支持水平(PS)从1.47~1.96 kPa开始[1],根据VT、f、SpO2调整PS水平,每2 h下调0.19~0.39 kPa,待PS调至0.49~0.69 kPa时脱机带管。 2.2 SIMV-PS脱机法:开始时呼吸机f可设为10~12/min,PS为1.47~1.96 kPa,然后根据病人的VT、f、SPO2将f每2 h下调2~4/min,PS每2 h下调0.19~0.39 kPa,直到f减至2~4/min,PS减至0.49~0.69 kPa,维持通气2~4 h,病人病情稳定时脱机带管。
3 结果
3.1 脱机成功的标准:停机后24~48 h未出现呼吸窘迫(无气急及呼吸困难、f<25/min),血气监测无呼吸性酸中毒及进行性低氧血症。 3.2 两种脱机方法结果比较:见附表。
附表 两种脱机方法结果比较(±s)
脱机方法 脱机时间 (d) PS (kPa) VT (ml) f (次) PSV SIMV-PS t P 5.50±4.50 3.50±2.50 1.339 >0.05 0.53±0.11 0.61±0.13 1.754 >0.05 370±60 400±60 1.342 >0.05 21±6 23±5 0.989 >0.05
两种脱机方法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由于PSV允许病人自主呼吸,从而使病人更舒适,利于脱机过程;SIMV-PS能有效地改善通气,锻炼病人的自主呼吸力量和耐力,尤其对呼吸机依赖、不能耐受PSV脱机的病人,改用SIMV-PS脱机后收到较好效果,可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本资料结果示,PSV与SIMV-PS两种脱机方法经t检验,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故临床应用中,可根据病人病情合理选用脱机方法。
5 护理
5.1 脱机前的心理护[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导尿时机选择对全麻病人心率血压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析心肌缺血预适应与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