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感觉输入法在脑梗塞急性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例,女3例;年龄58~73岁;左侧肢瘫7例,右侧肢瘫8例。37例均经临床和CT证实为脑梗塞,意识清醒,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

  2 方法

  两组病人均按脑梗塞常规治疗和护理,并进行一般的主动、被动运动锻炼。此外,观察组还采取感觉输入法①鼓励病人尽可能想象肢体运动;②适当抓捏瘫肢的皮肤、肌肉、肌腱并进行被动运动;③对瘫肢做抚摸、清扫、刷擦等动作;④冷热毛巾擦敷;⑤0~Ⅰ级肌力者用适当力度对瘫肢进行手掐、大头针刺(以不造成损伤和病人能耐受为度)引起病人防御性肢体运动,造成精神和视觉鼓励;⑥抗阻练习:对肌群施以适当阻力,配合口令使病人活动瘫肢直至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0~Ⅰ级肌力者经①~⑤方法后达到Ⅱ级方能配合此步锻炼,可加痛觉刺激);⑦牵引:使两关节面适当分开;⑧加压:徒手对关节面适当加压以增加关节的稳定。以上方法均同时教会病人家属配合,每日检查督促。

  3 结果

  3.1 21 d后评价结果,两组病人肌力的恢复见附表。
  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持匙进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例和3例;能扶拐行走则分别为20例和9例,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好(P<0.05)。
  以上治疗前后肌力恢复和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因例数较少,均采用直接概率法检验。

附表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力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上肢 下肢 上肢 下肢
0 Ⅰ Ⅱ 0 Ⅰ Ⅱ ≤Ⅱ ≥Ⅲ ≤Ⅱ ≥Ⅲ
观察组 22 4 8 10 4 7 11 5 17 3 19
对照组 15 2 4 9 1 4 10 9 6 4 11
P   <0.05 <0.05 >0.05 >0.05

  3.3 恢复至Ⅲ级及以上肌力所需时间观察组为(11.01±4.88) d,对照组为(15.39±4.30) d。观察组恢复期明显缩短(t=2.17,P<0.05)。37例均未出现误用综合征和病情加重以及肌痉挛和关节僵硬等。
  4 讨论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和社会,因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就成为康复的重点,而能恢复行走说明残废已减轻到最低限度[1]。国外学者认为,肢体停止运动1周即可引起肌萎缩,可见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4.1 感觉输入的机理 抗阻、牵引、压迫、抓捏等可刺激肌肉关节的本体感觉,促进在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情况下对运动模式的认识;冷热可刺激温度感受器,抚摸、清扫、刷擦、指掐、针刺等可刺激痛、触觉感受器,这些均可唤起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感知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和速度有密切关系,无感知功能障碍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优于有感知功能障碍者[2,3]。可见,感觉输入对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4.2 感觉输入的效果 采用简易的感觉输入法,意在促进脑梗塞急性期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观察结果表明:上肢肌力的恢复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肌力的恢复从例数上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临床常见的下肢较易恢复和例数太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持匙进餐和扶拐行走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肌力恢复的速度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在实施康复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渐进和方式方法,以免发生误用综合征。当病人有Ⅲ级以上肌力时,即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如1例70岁男性病人,左侧上下肢肌力为0级,肌张力减弱,且患有骨质疏松症。考虑0级肌瘫和肌张力低下易形成肩、髋等部位的关节半脱位,加上骨质疏松,操作失当可引起关节错位和肌肉、肌腱损伤以及骨折等。故采用每天抓捏、抚摸、扫擦等微弱刺激促进感觉功能,第5 d肌力为Ⅰ级;此时再配合冷热刺激和针刺等疼痛刺激,第8 d肌力为Ⅱ级,病人信心大增;再行抗阻练习、牵引、加压等较强感觉刺激,第13 d病人即能在家人扶持下行走,第18 d能自行行走并端碗进食。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家庭背景与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关系
    体感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电位在产瘫诊治
    神经损伤引发实验大鼠痛觉及初级感觉神
    三叉初级感觉神经元的选择性标记  植物
    恒速泵静脉输入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观
    内外侧跖神经感觉传导 顺向与逆向测定
    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疗效观察
    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学习成绩及生长发育
    中风患者上肢本体感觉强化训练的意义
    伴有感觉平面的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一例报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