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胆源性休克病人术前补液方法的改进

孔秀英 杜新明 胡丽珍

  胆源性休克是外科常见的急危症。病人常起病急骤,迅速出现休克及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为了提高休克纠正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我科1996年5月至1998年4月对86例胆源性休克病人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有计划地改进抗休克措施,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1996年5月至1998年4月收治的86例胆源性休克手术病人为改良组;1994年5月至1996年4月收治的93例胆源性休克手术病人为对照组。两组临床表现近似,具有可比性,其匹配情况见表1。
  1.2 方法:改良组 术前补液以输液单元为基础,每个输液单元为平衡液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5%碳酸氢钠100 ml,2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酌情用0.5%灭滴灵100 ml,总计1 000~1 100 ml,加头孢拉定2.0或头孢曲松钠2.0或头孢哌酮钠2.0。在CVP和尿量的监测下,按上述顺序快速补液。要求第1个输液单元在2 h内输入,滴速为120 gtt/min左右;2 h后若休克未能明显改善,则输入第2个输液单元,要求3~4 h内输入,滴速为60~80 gtt/min;若休克仍未明显改善,在使用第3个输液单元的同时,联合应用阿拉明和多巴胺,以升高血压,并由另1条静脉通路输入。观察1 h,若仍不能纠正休克,则应立即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以缓解胆道梗阻,直至休克纠正后及时手术。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抗休克处理,适时手术。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比较(±s)


组别 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 体温(℃) 脉率(次/分) WBC(个/升) 总胆红素(μmol/L)
改良组
对照组
P 32/54
34/59
>0.05 45.4±14.8
47.2±15.2
>0.05 10.2±8.2
10.8±7.6
>0.05 38.2±2.4
38.0±2.8
>0.05 116±16
120±13
>0.05 13.0×109±3.8×109
12.0×109±4.1×109
>0.05 21.8±4.9
22.1±5.2
>0.05

  2 结果
  改良组86例中,输入第1个输液单元休克纠正30例;第2个输液单元休克纠正42例;第3个输液单元加升压药休克纠正7例;再经PTCD休克纠正4例;另3例经PTCD后休克仍未纠正,其中2例引流不畅,但血容量已补足,给予手术治疗,1例死亡。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对照观察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术前休克纠正 术后并发症 死亡
例 % 例 % 例 %
改良组
对照组 86
93 83
71 96.5
76.3 20
36 23.3
38.7 8
23 9.3
24.7
χ2
P   13.00
<0.01 4.96
<0.05 7.68
<0.01

  改良组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与护理

  3.1 表2结果显示:改良组术前休克纠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病死率较对照组低(P<0.01)。据此,我们认为改良组补液方法优于传统的补液方法。改良组补液方法中每个输液单元的晶、胶比例基本按人血浆的3∶1配制,其中含有的等渗晶体液可迅速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的缺乏,又可扩容并稀释血液,降低其粘稠度,有利于疏通微循环;胶体液可弥补晶体液快速进入细胞内或组织间隙之不足,从而达到扩容和维持有效血容量的目的;所含的碱性液则可迅速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此外,使用抗生素可保持其单位时间内有效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源性肌肉软弱
    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 MTS1抑癌基因
    孕期医源性B超辐照对生殖结局的影响
    结核分枝杆菌医源性感染及其消毒方法
    激光治疗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疾病300例
    卡铂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21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处理体会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感染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脉病
    外源性Rb基因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
    医源性便失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