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病人行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护理 |
|
赵艳萍 李杰 肖艳杰 翟颖 刘慧
摘要 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肿瘤的先进技术之一。1996年9月在国内率先引进体部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系统,至1998年4月治疗胰腺癌病人52例,随访2~17个月,有效率达89%。文中阐述了立体定向定位、设计治疗计划、制作适形铅挡、执行治疗。并总结了护理经验,它包括治疗前的宣传、讲解工作,嘱病人加强营养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预防等。
关键词 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 胰腺癌; 护理
Key words stereotactic low-fraction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pancreatic carcinoma; nursing
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先进技术之一,其使用立体定向体架定位系统,建立体部外坐标系后,行CT定位薄层扫描图像,运用3-DTPS系统,将肿瘤的大小、形态、邻近脏器结构进行三维图像的重建,制定多射野、非共面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治疗设备为Varian 2100C直线加速器,使用6 mV、18mV X-ray,该设备先进,具有疗效好,治疗过程无痛苦、无出血、无感染、疗程短等优点。本院1996年9月至1998年4月运用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系统治疗体部非空腔脏器肿瘤900余例,其中胰腺癌52例,效果良好,现将治疗及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52例胰腺癌病人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32岁。肿瘤直径最小1.5 cm,最大9 cm。通过治疗,近期疼痛、黄疸等症状明显改善。45例(86.7%)病人得到较满意的姑息治疗效果。2~17个月经CT、MR复查有效率(肿瘤未生长、缩小、消失)为89.0%(46例)。
2 治疗方法
2.1 立体定向定位 嘱病人穿三角内裤,仰卧于立体定向体架内,尽量使负压枕垫完全填充病人与框架之间的空隙,将负压枕垫构型,连接气泵,抽真空至负压枕垫坚硬塑型后,用纹身法做好病人皮肤相对固定的胸部及膝下前缘的皮肤标记,建立体部外坐标系,送CT扫描后,护送病人回病房,等待治疗计划的完成。 2.2 设计治疗计划 通过数字化仪将CT定位片传入3-DTPS系统,重建三维图像,并作组织密度不均匀性校正。根据肿瘤的大小、形状、生物学行为、脏器运动幅度、定位重复性误差,设计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以65%~90%剂量线包绕PTV,单次剂量为5~10 Gy,累积剂量为32~42 Gy。每次治疗间隔1~3 d。设计好的治疗计划包括肿瘤照射等中心坐标系统、各射束的空气量(MU)、机架床、准直器角度等。双人核对后,分送治疗室及模具室。 2.3 制作适形铅挡 模具室根据设计好的治疗计划,源焦距132 cm,源托距64.4 cm,用8 cm厚的低溶点铅制作适形挡块,送治疗室,并与治疗室技师作挡块验证。 2.4 执行治疗: 治疗室工作人员,电话通知病人到治疗室,由双人交叉核对治疗计划的各治疗数据后执行治疗。
3 讨论
胰腺癌病人大部分在确诊时已有局部浸润或扩散,失去了手术完全切除的机会[1],传统放射治疗又有对周围组织损伤大、疗程长、病人难以耐受等缺点。而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部位精确度高,对周围组织损害小,可以提高靶区放射剂量,降低放射线对胰腺正常组织及邻近器官的损害,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有立体定向体部框架系统,可保证病人的每次治疗均定位精确,有高度的可重复性;降低分次治疗的次数,从而缩短疗程与住院时间,易被病人接受;由于剂量曲线递度不均匀性,中心剂量明显高于PTV边缘剂量,提高了肿瘤中心乏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因而有疗效好、治疗过程无痛苦、无出血、无感染、疗程短等优点。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积极向病人宣传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理想的治疗效果,并简要向病人讲解其原理及步骤,表明治疗过程中无痛苦,以解除病人对治疗的畏惧心理,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4.2 饮食护理:嘱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少食多餐,以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4.3 治疗前后护理:治疗术晨带病人到模拟定位室,并告知病人只穿三角内裤,减少其皮肤与枕垫间衣服的层数,达到精确定位之目的。治疗后擦去病人[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PRK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