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宫产术后提前拔尿管加开塞露灌肠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
|
拔尿管,协助产妇排尿,排气前仍进流质饮食。
2 结果
乳量充足的判断标准:①母亲自觉乳胀或乳房充盈,并经医护人员检查证实。②每次喂奶后婴儿有满足感,不啼哭或安静入睡。③不添加其他食物或水,婴儿每天6次以上小便或2次以上大便[1]。 两种方法对母婴健康影响的比较,见附表。
附表 两种方法对母婴健康影响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排尿顺利 排尿困难 尿道刺激征 乳量平均充 足时间(h) 婴儿生理性体 重下降>10% 肛门排气平均 时间(h) 观察组 对照组 χ2 t P 51 95 49 81 2 14 3.970 <0.05 0 9 5.149 <0.05 51.118 62.298 4.062 <0.001 2 14 3.970 <0.05 10.667 29.872 15.308 <0.001
观察结果表明,两组产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乳量充足时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产妇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及婴儿生理性体重下降>10%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膀胱逼尿肌和膀胱内括约肌由骶神经支配,硬膜外阻滞后均可产生排尿困难[2],故术前留置尿管可防止术中损伤膀胱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但术后留置尿管是引起菌尿的主要原因,从尿细菌培养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增长,菌尿的发生率增高[3]。有报道认为剖宫术后拔除尿管的较适宜时间为8~10 h,既可避免尿道感染,又能解除产妇的不适,更有利于排尿顺利和子宫复旧,从而达到使产妇早日康复的目的[4]。有观察发现,开塞露是一种通便剂,内含50%甘油,由于高渗刺激肠壁而引起排便反射和润滑肠壁的作用,故数分钟内即产生排便。根据排便促使排尿的神经反射原理,传导、扩散,导致一系列排尿的神经反射,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的作用[5]。所以,本文将早拔尿管与开塞露灌肠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与单纯术后24 h拔尿管对照相比,其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率均有显著降低,提示这种方法对剖宫产产妇临床护理效果明显。 剖宫产不利于产妇早期乳汁分泌,其原因有:①剖宫产的新生儿不能做到出生后30 min内吸吮产妇乳头,从而延缓建立生乳反射和射乳反射。②产妇手术后饮食受到限制,未能补充足够营养[6]。两组虽然都鼓励术后6 h进流质饮食,但对照组31例产妇考虑剖宫术后未排气而致进食不够,母乳量不足。为解决上述原因,除了帮助婴儿早吸吮外,在观察组中采取提前拔尿管及使用开塞露灌肠,结果其中有8例肛门排气,其余均排大便,产妇毫无顾虑的进食,促使乳汁分泌,使乳量充足时间提前。 总之,采用此法不仅可以减少产妇术后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征的发生,使产妇提前排气或排便,恢复肠功能,而且可促进产妇食欲,有利泌乳,保证婴儿有足够的母乳,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本文承罗康燕、易志环二位主任指导,特此致谢)
作者单位: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武汉 43007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40例女性精神病人辅助行为治疗的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160例精神药物中毒病人分析与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