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例女性精神病人辅助行为治疗的疗效观察 |
|
表1 两组各阶段的NORS总分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 疗 后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治疗组 44.60±16.70 47.75±13.94 84.05± 7.08 95.75±17.74 对照组 45.07±16.46 48.17±13.67 63.67±23.84 64.45±24.67 t 0.1268 0.1361 5.1829 6.5148 P >0.05 >0.05 <0.001 <0.001
表1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一阶段,两组NORS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二、三阶段,治疗组NOR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2.2 两组各阶段NORS前20项分值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各阶段NORS前20项分值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 疗 后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治疗组 38.70±22.78 42.60±12.39 81.25± 9.25 108.30± 4.91 对照组 39.50±22.79 42.80±12.09 43.50±11.89 44.90±11.69 t 0.1570 0.0731 15.8488 31.6246 P >0.05 >0.05 <0.001 <0.001
2.3 两组各阶段NORS后20项分值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各阶段NORS后20项分值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 疗 后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治疗组 50.50±10.39 52.90±13.76 86.85± 0.99 83.20±17.11 对照组 50.65±10.94 53.55±13.30 83.85±12.98 84.00±17.58 t 0.0629 0.2148 1.4575 0.2062 P >0.05 >0.05 >0.05 >0.05
表3显示:治疗前、治疗后3个阶段两组量表评分均无差异(P>0.05)。 3 讨论
本观察结果提示,治疗后第一阶段两组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原因:①患者来源于山区,卫生意识差;②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③有的病人认为自己生病住院已付钱,一切应由院方照顾,对劳动的目的、意义缺乏理解;④对疾病无认识,不服管理,所以无明显疗效。第二、三阶段两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主要通过多次宣教,病人对行为治疗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又通过反复正性强化刺激,指出不足,表扬较好者,对进步快、符合要求者给予物质奖励,分数挂墙公布,得分高者有一种光荣感,总分达到90分以上可考虑出院,这些措施调动了病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病人的主动性,因此总分直线上升。 NORS中,前20项以评定生活、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为主,后20项以评定精神症状为主[2]。有人认为,精神障碍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如疏懒、对周围事物不关心等[3],需多加督促与引导,可采取奖惩、代币疗法等强化手段,增强和巩固疗效,其重要性在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故本文对前20项与后20项分别给予统计。前20项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第一阶段无显著差异性,病人对治疗还不能完全接受;第二、三阶段病人通过反复强化刺激,各项要求已基本落实于行动,如洗脸、刷牙、叠被等,从被动到主动,从不愿做到自觉做,再到要做好,这一结果与上述理论相一致。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西沙比利用于结肠镜检前清洁肠道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剖宫产术后提前拔尿管加开塞露灌肠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