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针刺疗法减轻肝癌介入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周芸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已广泛地用于临床,恶心、呕吐、肝区胀痛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我院于1998年1月至1999年2月采用针刺内关、太冲、足三里穴位,以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100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例肝癌病人,男176例,女24例,年龄13~72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例病情、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从导管推注化疗药物的同时,用1.5寸毫针刺入内关、太冲、足三里穴位,采用平补平泄(补法>泄法),重复手法5~10 min,每隔3 min行针2 min。然后留针至手术结束(约30 min)起针。仔细观察手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从导管推注化疗药物时,应用止吐剂和止痛剂,同时观察疗效。

2 结果

  手术过程中无恶心、呕吐、肝区胀痛为显效;轻度恶心、肝区隐痛为有效;不能控制则为无效。结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例 % 例 % 例 %
观察组
对照组 100
100 82
54 82
54 18
35 18
35 0
11 0
11

  结果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χ2=18.01 P<0.01)。
3 讨论

  针灸理论认为内关穴是治疗内脏疾患之要穴,有疏肝和胃、降逆、宁心镇痛、益心安神、宽胸理气等[1]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用之扶正祛邪,以降胃气。二穴合用加强了扶正祛邪、宣和上中二焦气机作用,使升降恢复常度,恶心、呕吐自止,肝痛自消。太冲穴系肝经原穴,疏理肝气和胃降逆,与以上二穴相配穴,在治疗化疗反应时有其卓效。
  肝癌介入化疗常用药物为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丝列霉素、栓塞剂碘化油,能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2],引起恶心、呕吐,术中恶心、呕吐可造成病人窒息,危及生命;栓塞剂刺激肝动脉血管,引起肝区胀痛,严重的疼痛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采用针刺疗法,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单、方法易于掌握、经济实用、显效迅速等优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徐州 221064

参考文献

1 陈佑邦主编.中国针灸治疗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94~402
2 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01~819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自我暴露疗法结合反应预防治疗强迫症
    血浆置换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疗法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的
    血浆置换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疗法在肾脏疾病 器官移植中的
    血浆置换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抗凝疗法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针刺醒酒30例临床报道
    按摩加心理疗法治疗癔病18例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及正
    营养疗法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2
    最近5年针刺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概
    针刺申脉穴为主治疗更年期不寐60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