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颈髓损伤截瘫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分析及护理

的含量也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4]。30例病人急性期血清CK、LDH和CK-MB均值高于正常,只有3例AST和α-HBDH正常,表明颈髓损伤急性期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复查时血清心肌酶大部分趋于正常,可能与综合治疗后脊髓功能改善,心肌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等心肌损害减轻有关。治疗后A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可回升,即使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细胞的损害,减少心肌酶逸出细胞。由于机体原有状况和损伤程度等不同,因此心肌酶谱变化是否与脊髓损伤程度的转归有相关性,尚无足够的证据。
  30例病人中20例心电图正常,10例有心动过缓,与反映心肌缺血的血清酶谱变化不相一致,可能是当我们观察到心电图改变时,实际上心肌抑制已相当严重。尽管本组只有部分病例心电图出现异常,但仍可说明颈髓损伤病人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倘若不给予关注,将有可能恶化。

4 护理

  颈髓损伤后3~15 d易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与急性期治疗和护理不力有一定的关系[5]。因此做好急性期护理工作,为治疗打下基础,将有助于降低颈髓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4.1 中心静脉压监护
  本组颈髓损伤急性期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提示应及时扩容,纠正血容量不足,避免低血压致原有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加重而损害心肌。但因颈髓损伤时心脏失去交感神经的调节,且体内大量儿茶酚胺释放,造成肺毛细血管内皮破坏,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大量快速补液后应警惕肺水肿的发生。本组病人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通过换能器与监测仪连接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维持在0.5~1.2 kPa),每15 min测1次。每日补液量控制在2 000~2 500 ml。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 gtt/min)和输液量。
4.2 连续监测心电图
  从30例观察结果示,颈髓损伤病人急性期心电图变化与心肌酶变化不一致,这恰是我们护理工作中容易疏忽的问题,因此要连续监测心电图,记录心电图有无ST段压低或抬高、出现q波等典型心肌缺血以及其它心律异常的波形,准备抗心律失常药。10例窦性心动过缓的病人给阿托品0.25~0.5 mg后心率增至70次/min以上。
4.3 充分氧疗
  由于膈肌麻痹或延髓生命中枢刺激使呼吸受限,应充分氧疗,以提高血中氧分压,保证增加耗氧量的心肌组织氧供,改善心肌的缺氧状况,避免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本组病人常规行鼻塞或面罩供氧,根据血气分析,当PaCO2>6 kPa时,给低氧流量吸氧,控制在2~3 L/min,吸入浓度在40%以下。对PaCO2正常而呼吸障碍者,早期短时间内给高流量5~6 L/min,高浓度(50%~60%)吸氧,不超过24 h。在吸氧的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变化。3例病人吸氧后呼吸障碍不能缓解,呼吸频率减慢且表浅,SPO2在80%~85%,即行气管切开,改用呼吸机治疗。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协同刺激因子B7在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和I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内毒素诱导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凋亡与肝
    胸腰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概念问题
    外伤性上矢状窦中后2/3段损伤四例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9例报告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缺氧缺血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碘缺乏致智力损伤36篇文献的Meta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