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髓损伤截瘫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分析及护理 |
|
黄雅英 陈优珠 洪美容 袁华
摘 要:对30例外伤性颈髓损伤病人急性期(72 h)内应用连续测定法测定CK、LDH、CK-MB、AST、α-HBDH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血清心肌酶,仅3例AST和α-HBDH正常,其余均升高,最高水平分别达6 922、315、908、142和289 U/L。提示颈髓损伤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损害。提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给病人及时扩容,纠正血容量不足;同时监测CVP使之维持在0.5~1.2 kPa,警惕肺水肿的发生;连续监测心电图,发现问题对因、对症治疗;用糖皮质激素,以改善脊髓缺血,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充分低流量氧疗,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心肌缺氧,避免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以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脊髓损伤,急性 截瘫 血清心肌酶
Key words:spinal cord injury,acute paraplegia myocardium enzymes▲
颈髓损伤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活动受抑、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已为医学界共识。但颈髓损伤截瘫急性期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报道较少。我科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61例外伤性颈髓损伤截瘫病人,对其中30例损伤后24 h入院病人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观察病情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5~63岁。损伤前无高血压、心脏病史。致病原因为车祸伤和坠落伤。病人入院后均行颈椎X线拍片或MRI(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颈椎体骨折脱位及相应水平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为完全性瘫痪者21例,不完全性瘫痪者9例。经行前路减压加植骨手术等综合治疗后,病人四肢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 伤后72 h内抽外周静脉血5~6 ml送实验室,离心后取血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37 ℃下应用连续测定法测定标本中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谷草转氨酶(AST),同时描记病人心电图(ECG)。
2 结果
30例病人颈髓损伤72 h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见表1。
表1 30例颈髓损伤72 h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 (±s,U/L)
项目 损伤组 正常值 CK LDH CK-MB AST α-HBDH 1 362±1 034 263±34 104±207 87±84 207±56 34 109~245 27 8~40 72~182
30例病人中,CK、LDH、CK-MB全部高于正常,只有3例AST和α-HBDH在正常范围,其它均升高。其中血清CK、LDH、CK-MB、AST、α-HBDH最高水平分别达到6 922、315、908、142和289 U/L。 12例术后2~3周后复查血清心肌酶,其中6例CK、LDH仍高于正常;7例CK-MB、AST和α-HBDH在正常范围内,5例微高于正常。 20例病人ECG正常,10例窦性心动过缓(其中3例伴有窦性心律不齐,2例伴有ST段压低)。复查时只有1例有房性早搏。 3 讨论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始于胸椎1~4(或5)脊髓节段的灰质侧角。颈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出血、水肿变性、坏死等原发和继发性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其中心脏交感神经受损,阻断了高级中枢对心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导致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冠状动脉收缩。而长时间收缩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灌注不足,造成心肌缺血,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大量的脂质过氧化及对蛋白质、核酸和DNA的损害,从而破坏心肌细胞。当有极少数心肌细胞损害时,心肌代谢酶即释放入血[1],表现为急剧的CK和LDH活性增强[2],特别是CK-MB对心肌损伤更具有诊断特异性[3],AST在心肌组织含量最多,α-HBDH[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分布的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降压药物服药时间的研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