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

戚虹

摘 要:为了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输液效率。对670例<3岁的患儿采用封闭式留置针行头皮静脉输液,就血管选择、留置天数与置管并发症、输液情况的关系,用2 ml与5 ml稀释肝素液封管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血管的选择与穿刺成功率有很大关系,留置2~9 d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经统计学χ2检验,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用5 ml稀释肝素液与2 ml封管,其堵管率结果经χ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5 ml优于2 ml封管,封闭式留置针应用于头皮静脉输液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封闭式留置针 头皮静脉 输液

Key words:indwelling intravenous cannula scalp intravenous infusion▲

  留置针静脉留置应选择富有弹性、粗直、血流量丰富的血管,因此临床上一般在四肢较大的血管上应用。而患儿由于四肢皮下脂肪较丰满,血管暴露不明显,四肢活动频繁,针头不易固定,使留置针很难在四肢血管上保留,为了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输液效率,近年来我们应用封闭式留置针对<3岁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自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住院患儿670例,其中男374例,女296例,年龄30 d至3岁。留置时间最长9 d,最短2 d,平均4.8 d。

2 方法

2.1 血管选择
  根据患儿头部血管分布,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进行穿刺,并进行一次成功率的比较。
2.2 穿刺方法
  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 G直型封闭式留置针,剃净血管处及周围毛发约8 cm×5 cm,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松动外套管与针芯,右手拇指与示指夹住留置针两翼与头皮呈15~25°角,对准血管进针,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呈10~15°角,再进1~2 mm,松开两翼,用左手示、中指将其固定,右手缓缓抽出针芯2~3 mm后,再持一侧针翼,根据静脉走向,徐徐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将针芯全部抽出,这时回血迅速进入血管即穿刺成功。用1条透明胶布固定针翼,防止患儿头部摆动使针滑出,再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输液器连接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即可输液,最后用胶布将延长管、肝素帽固定在患儿头顶或前额以方便患儿活动与睡眠。
2.3 留置天数
  分别观察留置2、3、4、5、6、7、9 d的置管并发症及输液情况;将保留2~9 d患儿各随机抽取5例将留置软管前端做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χ2检验。
2.4 封管液量
  随机抽取300例病人,分别用稀释肝素液(每ml含25 U肝素的等渗盐水)2 ml、5 ml封管各150例,比较堵管率。

3 结果

3.1 穿刺血管与成功率
  见表1

表1 穿刺血管与成功率的关系


穿刺血管 例数 一次成功(例) 百分比(%)
耳后静脉
额正中静脉
颞浅静脉额角分支
颞浅静脉
头部其它浅静脉
合计
208
82
137
125
118
670  164
 70
 96
 81
 68
 479 78.85
85.37
70.07
64.80
57.63
71.49


  能否一次穿刺成功,与被穿刺血管的粗细及固定性有较大关系。
3.2 留置天数与并发症的关系
  根据B-D公司封闭式留置针说明书中建议,封闭式静脉留置针可保留3~5 d,最好不超过1周。经过抽查静脉留置2~9 d的软管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其留置天数与置管并发症及输液情况的观察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留置天数的置管并发症及输液情况比较


留置天数 例数 浅静脉炎 局部发红 局部渗出 输液不畅 χ2 P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2  76 1 1.3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下肢广泛的难愈创面1
    中药煎剂湿敷与封闭治疗面神经炎16例体
    自制11F导管短棒胸腔封闭化疗治疗恶性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下肢广泛的难愈创面1
    6542穴位封闭治疗顽固性呃逆
    光固化窝沟封闭临床效果观察
    浅论窝沟封闭术防龋108例的疗效观察
    微创导管闭式引流术配合正规抗痨治疗结
    氟保护漆及窝沟封闭对儿童防龋效果比较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急性软组织损伤合
    腰骶神经根造影封闭的应用
    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
    不同pH及封闭氨基端对甘氨酸拮抗内毒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