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病人牙刷的细菌学检测及清洁管理 |
|
肖功莲 师清莲
牙刷是清洁口腔的重要工具,为了控制医院内感染,我们采取细菌学检测法,了解住院病人牙刷的污染程度,探讨简便有效的清洁管理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997年7~10月,采集我院康复病区住院病人牙刷标本33只,对同1只牙刷进行5次采样,第1次为清洁前随机采样;第2次于刷牙后将牙刷置生理盐水内浸泡1 h后采样(为生理盐水组);第3次于刷牙后将牙刷置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 h后采样(为高锰酸钾组);第4次于刷牙后将牙刷置0.02%呋喃西林溶液内浸泡1 h后采样(为呋喃西林组),每组浸泡液每日更换2次。第5次将使用后的牙刷置82℃以上开水内清洗1 min后再采样(为沸水组)。所有标本重复收集4次。 1.2 采样方法 按照广东省卫生厅《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采样法,将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毛刷端的四周及中间部环绕,往返涂抹1次后插入装有10 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立即送检。 1.3 检测方法 按《微生物污染监测技术规范》[2]操作步骤:将每只采样管用力振荡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稀释至10 ml,为1个稀释度,其余9 ml分别按上述方法各取1 ml呈10倍递次稀释至10 ml。每个稀释度取1 ml用普通琼脂作倾注培养2~3个,置37℃温箱,培养24 h观察结果,行平板计数[1]。
2 实验结果
2.1 清洁前牙刷污染状况见表1
表1 清洁前牙刷污染状况 (cfu/cm2)
清洁前 毛刷内 有污垢 床头桌杯内 卫生间杯内 抽屉内 毛刷向上 毛刷向下 毛刷向上 毛刷向下 牙刷培养数 菌落值 16 无法计数 24* 1 000±162 24 32 000±21 000 24 39 000±18 000 32 无法计数 12 17 000±600
* 与床头桌杯内毛刷向下比较,t=4.17,P<0.05; 与卫生间杯内毛刷向上比较,t=9.29,P<0.001。 清洁前牙刷的细菌数与牙刷放置的方向、地点、干湿度有关。放置在病室床头桌杯内且毛刷端向上保持干燥的牙刷平均细菌数明显少,与毛刷端向下的牙刷比较,P<0.05;与放置在卫生间杯内毛刷端向上的牙刷比较,P<0.001,污染最严重的是毛刷有积垢、放置在卫生间洗漱杯内毛刷端向下的牙刷,其菌落值无法计数。 2.2 4组牙刷清洁前后的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4组牙刷清洁效果比较 (±s)
组别 n 细菌值(cfu/cm2) 细菌减少 (%) 清洁前 清洁后 生理盐水组 呋喃西林组 高锰酸钾组 沸水组 132 132 132 132 43 000±21 000 36 000±1 300 38 000±1 570 34 000±1 200 1983±101.2 1738±69.3 1640±83.4 16±2.7 95.30 95.17 95.68 99.90
经秩和检验:H=20.1,k=4,按α=0.05水准,查χ2界值表,4组消毒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4组样本进行秩和检验两两比较,查t界值表,按0.05水准,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沸水组消毒效果最好。而其它3组虽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浓度、浸泡时间的影响,消毒的效果不稳定,且操作方法较沸水组复杂,细菌减少率低于沸水组。 3 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牙刷放置的方向、地点、干湿度是造成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牙刷毛刷端向下,其湿度大、容易繁殖细菌;而毛刷端向上,使之保持干燥,细菌污染程度相对较低;放在卫生间内的牙刷污染程度较放置在病室床头[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有机磷中毒患者用碳酸氢钠口腔护理效果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神经外科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