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失血性休克后解除胃肠胀气方法的比较

黄绍君

摘 要:将65例失血性休克纠正后胃肠胀气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用肛管排气法(观察Ⅰ组)和开塞露纳肛排气法(观察Ⅱ组)。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有效率分别为21.21%,96.88%,经统计学检验,χ2=38.30,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开塞露纳肛法排除胃肠胀气效果优于肛管排气法。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 胃肠胀气 肛管排气

Key words:shock,hemerrhagic flatulence blind enema▲

  失血性休克使胃肠道缺血、缺氧,蠕动减慢,致使肠道菌丛大量繁殖[1],病人休克纠正后常出现肠胀气。为尽快解除病人的胃肠胀气,我们采用传统的肛管排气法(观察Ⅰ组)与开塞露纳肛排气法(观察Ⅱ组)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院1996年8月至1999年4月失血性休克病人65例,其中产后大出血8例,外科血管、肌肉、皮肤损伤57例。入院后2~8 h纠正休克,休克纠正后1~2 d发生胃肠胀气。随机将65例病人分为观察Ⅰ组33例和观察Ⅱ组32例。两组病人均排除有腹腔脏器的损伤和低钾性肠麻痹。并对两组病人相关因素作了可比性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相关因素比较 (±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出血量(ml) 禁食时间(h)
观察Ⅰ组
观察Ⅱ组
t
P 33
32
 
  26.84±5.95
26.90±5.66
0.042
>0.05 2075.78±2216.63
2090.63±2234.03
0.027
>0.05 24.21±28.75
26.91±37.45
0.327
>0.05


  观察Ⅰ组病人用肛管排气法排气[2],保留肛管20 min,,记录肛门排气情况。观察Ⅱ组病人用开塞露纳肛法排气[2],将20 ml药液全部挤入直肠内,嘱病人保留5~10 min后排便,记录肛门排气情况。
2 结果

  疗效标准 有效:肛门排气、排便,病人自觉腹胀减轻。无效:肛门未排气、排便,病人腹胀无好转。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效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效果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Ⅰ组
观察Ⅱ组 33
32  7
31 26
 1 21.21
96.88

  χ2=38.30,P<0.01
  表2示,两组病人排气效果有显著性差异,观察Ⅱ组肛门排气效果明显优于观察Ⅰ组。

3 讨论

  急性失血性休克,发病急,休克前病人饮食正常,因休克引起胃肠道缺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肠道菌丛大量繁殖,使胃肠蠕动减慢,胃肠道有较多积食、积便的情况下,使细菌产气更多,易迅速发生严重胃肠胀气。
  肛管排气法多因肠内大便阻碍,肛管进入肛门的深度有限,使肠内气体仅有少量排出,甚至无排出。开塞露纳肛法因高渗透压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和排便反射,并润湿大便,使之迅速排出,在排便的同时,也排出了胃肠积气。胃肠胀气的减轻,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促进肠功能恢复。■

作者单位:黄绍君(四川省乐山市医院骨科,乐山,614000)

参考文献:

[1]冯新为主编.病理生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0
[2]余爱珍主编.基础护理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3~144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缺氧缺血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
    卡铂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感染性休克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神经生长因子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左旋硝基精氨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与母婴预后的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脉病
    糖尿病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性癫痫的影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