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活动对康复的影响 |
|
Ⅰ-Ⅱ Ⅲ-Ⅳ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s) 早期活动组 34 27 7 2 32 2 32 3 31 25.6±12.83 4周程序组 34 19 15 9 25 8 26 14 20 43.0±29.94 χ2 4.30 5.31 4.22 9.49 3.11* P <0.05 <0.05 <0.05 <0.01 <0.01
* 为t值 从表2、3可见,早期活动组病人活动后各项指标明显低于4周程序组(P<0.05或P<0.01)。
4 讨论
4.1 AMI病人早期活动的可行性 AMI病人早期起床活动和早出院是近年的新趋势。早在1956年学者就提出,AMI后14 d内进行早期活动,并对早期分级活动程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2]。但由于AMI病情凶险,并发症严重,医务人员对早期活动存在顾虑,临床上大多仍实施4周程序康复法[1]。本组观察结果表明,早期活动法对AMI病人活动后的临床症状及康复指标与4周程序康复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了早期活动的可行性。 4.2 AMI病人早期活动可促进早日康复 本文结果显示,早期活动组心功能、心律失常、心绞痛、精神忧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4周程序组,说明了AMI病人早期活动,既促进了心脏的康复,还改善了病人精神状况。 4.3 AMI病人早期活动缩短了住院日 美国康复学会1990年建议,将冠心病康复的不同发展阶段分为4期,住院日为1~2周[3]。据国内对26所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4],AMI病人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住院最短21 d,最长为74 d,平均36 d。表3结果表示,早期活动组平均住院日为(25.6±12.83)d;4周程序组平均住院日(43.0±29.94)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早期活动组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7.4 d。
5 小结
笔者认为AMI病人早期活动有可行性,并可促进其早日康复,早日出院。对于AMI病人早期活动对预后的影响,如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何持平(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温州,325000)
参考文献:
[1]郑 玲.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活动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8,14(6):291 [2]曲宝戈,王学文.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康复的几个有关问题.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6,16(1):5 [3]王 蓓.心血管疾病护理的新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1):4 [4]袁剑云,刘华平,罗宾.卡夫.中国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康复护理现状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2):74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从膳食对冠心病的影响探讨社区健康教育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失血性休克后解除胃肠胀气方法的比较
|
|
|
|
|
|
|